在市法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兴宁区法院作经验介绍。
(兴宁法院 供图)
本报记者 朱新韬通讯员党建军
近年来,兴宁区法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强院的重点工作来抓,率先开通了全区首个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它与官方微博、微信一起,搭建起与人民群众间互动交流的服务平台,不仅向公众提供审判、执行案件流程进展信息和裁判文书查询服务,还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远程办案、法援维权、在线答疑、预约查档等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良好效果。
网上立案 提高立案效率
因材料不齐全,为立案反复跑腿,“立案难”是群众对法院工作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为此,2013年12月,该院依托自有的诉讼服务平台,开通“网上立案”服务功能,在随后的2014年11月,该院又同时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开通此项功能。
“网上立案”服务功能的开通,可以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互联网上提交预约立案申请,提交成功后法院设有专人在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审核通过后,当事人可以根据预约时间到法院预约立案窗口直接办理相关立案手续,由此大大缩短法官审核材料时间,提高了办理效率。
截至目前,该院已通过网上立案平台收到网上预约立案申请66件,审核通过32件,平均到现场办理立案手续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完成。该平台使用以来,在提高立案工作效率上已切切实实发挥了作用,不断满足了群众对立案工作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司法需求。
上下贯通 用活远程网络
为解除当事人为参加诉讼而舟车劳顿、长途奔波的后顾之忧,该院着力建设以法庭为支点的法院内部四级网络远程应用平台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即时通讯应用平台,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利用远程网络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服务。
在工作中,该院把派出法庭建设与院部同部署、同推进,使院部、派出法庭所具备的功能相同。2012年5月,该院率先实现了法庭与院部、中院、高院的内部四级网络贯通。
对于流动人口诉讼难的问题,该院结合当前网络运用普及率高的特点,于2014年3月申请了专门用于办案的QQ工作号,并配备专用于视频接待的远程接待室方便立案、审理和执行阶段工作的开展。2014年,该院首次成功对一名远在玉林的当事人卢某进行立案接访,并通过QQ远程视频成功接待当事人52人次,办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贴心服务 建“法援维权”平台
为进一步突出对青少年、妇女儿童、涉军等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爱和帮助,该院通过诉讼服务平台增设了“法援维权”平台。
该平台包括法律援助、妇女儿童青少年维权、涉军维权、在线咨询四大板块内容。群众可以根据需求,很方便地查找到涉及法律援助工作的范围、机构介绍、申请条件、申请方法、法律条文、法援行动信息、图片信息等内容。
另外,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迅速查询到妇女儿童青少年维权、涉军维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救助途径、救助渠道。如有疑惑还可以在线向法官咨询相关法律,第一时间获得法律援助。
据统计,平台开通至今访问量已达32040人次,其中“法律法规”板块访问量3457人次,把对特殊人群的诉讼服务从有限的人工服务拓展到无限的网络服务,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更多的贴心服务和帮助。
普法解惑 设“在线答疑”窗口
为方便当事人和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判后答疑和普及法律知识,该院还在诉讼服务平台中开设了“在线答疑”窗口。
当事人和群众可通过提示窗口提问,为了保证回复及时,该院落实专门部门专门人员每天上网处理问题和信息,接到问题后制作问题处理单,层层转到相关部门处理并保证在3个工作日内在网上作出回复。自2013年12月平台开通以来,“在线答疑”窗口访问量已达15065次,已为网民解决法律问题152件次。
另外,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该院在诉讼服务平台增加预约查询纸质档案的功能。预约成功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按照约定时间准备好要查询的档案,避免以往出现因工作人员不在无法查档或排队等候的麻烦。
此项功能的推出,进一步缓解了该院档案管理人手少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相关人员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使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峭)由中国足协主办的2015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南区决赛于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武汉塔子湖体育中心举行,代表广西参赛的南宁市小太阳俱乐部代表队在娃娃组5人制足球赛中表...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