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亿的污水处理系统龙潭产业园,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园区以发展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有色金属冶炼及不锈钢深加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石油化工、新材料以及仓储物流等产业。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两个主导产业。
一边是要速度,一边是环保“紧箍咒”,如何在速度与环保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龙潭产业园用自己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实现资源再利用
玉林中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落户龙潭产业园。该公司的主要项目是镍铁深加工以及不锈钢生产。一期工程年产镍铁50万吨,同时公司还生产镍合金及深加工产品等。生产线一运转,各类产品产量不断,但同时衍生的粉尘、废渣一旦未经处理排放,则是对环境的一大威胁。怎么办?
“在我们的生产线上有不少这样的管道,通过它,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会被很好地回收。”顺着中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崔崇高的指引,记者在厂区内发现不少交错相连的大型管道。他说,镍铁生产过程中有多个环节会产生扬尘,公司采用布袋除尘,机头、机尾静电除尘等方式,提高除尘效果。
“考虑到除尘灰产生量大,其镍、铁含量较高,所以我们将除尘灰作为回转窑炉料再利用。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尘灰,为企业减轻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崔崇高表示,除了高效利用除尘灰,中金公司还通过烧结余热发电、炉顶余压发电等方式进行二次能源利用,每天可发电3万度,每月节约成本60多万元。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则可通过研磨,成为水泥的原材料,企业每天可通过回收利用废渣产生2.5万元的效应。“企业在环保方面下了大力气,每吨铁的环保费用在150元左右。现在我们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
技术改变生产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生产工艺以寻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是现在企业的共同选择。对于科技化绿色发展,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有着深刻的体会。
公司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常压酸浸湿法冶炼技术”生产电解镍、电解钴,配套硫酸项目、冶炼渣制砖项目及镍冶炼工业废水生产镁盐系列产品项目,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08年度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此外,通过自主研发的“原矿熟化浸出——浸出液镍全萃——反萃液电解——萃余液酸析——浸出渣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能同时回收镍、钴、镁、铁、硅;同时产生的浸出渣,80%用于生产水玻璃,剩余20%用于制砖,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2013年10月,公司改进原材料、引进新工艺,废水废渣量大幅降低。广西银亿副总经理朱红斌表示:“新原料氢氧化镍的引进,大大提升了原料的利用率,废渣产生量随之降低。同时,由于采用新工艺,每生产一吨镍的废水产出量也大大降低,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含量也变得很小了。”
废水废渣“玩出”新花样
新工艺把废水废渣的产出量降至低点,而对于仍产生的废水废渣,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更是利用新科技物尽其用。
在该公司的废水处理现场,记者发现了该公司今年新投资450万元建设的离子交换废水回收系统。“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废水中的镍、钴会被吸附回收返回生产线进行再次利用。”朱红斌说,投资及技术是绿色发展的两样法宝,广西银亿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以及投资加码,一项项先进的环保工艺在不断引进,“当前,公司又投资2500万元筹建回收系统,从废水中萃取分离硫酸锰用于加工电子极,项目建成后每年回收锰的效益在3000万元左右,这是极其可观的。”
“废水不‘废\’,当中很多资源是可以经由高科技再次被我们利用的。”朱红斌表示,根据银亿集团在镍产业的发展规划,公司将持续扩大投资,不断提高产能,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推进镍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把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60亿元,以镍为主,综合回收铬、铜、锌、锰、铁、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