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整治后变漂亮了的池塘早些年时,他是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后弃教从商。创业成功后,他在城里安了家,但心从没离开过家乡。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为家乡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硬化村道、建设灯光球场、清理受污池塘等,要把家乡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绿色洁净的家园。老人叫陈国清,福绵区福绵镇上地村石桥自然村的村民。
石桥村美丽蜕变
记者走进地处公路边的石桥自然村,一条洁净的硬化村道两边,全是已经插上秧苗的农田,绿油油一片。行走村道,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田园风光之美。“这条村道是陈国清去年捐了好几万元修建好的。”村民小组长陈国超对记者说,之前,这条村道的硬化问题迟迟不能落实,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泥泞不堪。
走进村口,一个漂亮的灯光球场特别显眼。球场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高高的灯架,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灯光球场是去年建好的,全部由陈国清出资。”陈国超说。除了出钱之外,陈国清还将以前生产队分到他名下的旧屋让出,用来建球场。一些村民见到陈国清这样无私,也纷纷把地让出来,球场因此建得很顺利。“球场建好后,白天晚上都有人到这里打球。”村支书庞品来说,很多村民爱上了运动。
到村中央,拐过一道弯后,一池塘水微波轻漾。鱼塘有700平方米左右,塘水清澈澄净。“以前这张鱼塘根本无法养鱼。”陈国超说。这张鱼塘几年前因各种原因无法租出去,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一些村民们贪图方便,把垃圾倒进鱼塘里,塘水发黑发臭,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池。平时从这里路过,都要掩着鼻子。陈国清在一次回乡时发现这个问题后,便决定给鱼塘清淤。儿子陈权非常支持父亲的行动,专门请来钩机清淤,将堆积多年的垃圾清理干净。清淤后,陈国清又提议以村民小组的名义承包给村民养鱼。如今,这张鱼塘已经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业成功,心系家乡
今年70多岁的陈国清早年曾在村小学任教,后辞职下海。当时,玉林非常缺乏洋纱,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于是他便到外地进回大量洋纱批发,结果大获成功。后来他看到福绵种植了大量香蕉,便又到外地考察市场,找到销路后大量收购家乡的香蕉贩到外地,为家乡滞销的香蕉打开了销路,自己也从中大赚一笔。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事业有成。
陈国清虽然已在城里定居,但他一直热心家乡建设。除了物质建设外,他还注重村民的“精神建设”。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石桥村仅有的两个村民小组一直不和,还时常发生争吵打架事件。为了能让村民团结起来,在修路的时候,陈国清特地要求所有参与道路建设的工人全部为村里人,并设餐犒劳参工人员。正是由于这次修路,村民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平时见面也有说有笑的。陈国清深感欣慰:“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成天争争吵吵哪里会过得开心呢。”现在,他还打算把村后背的山路修好,方便村民上山。
每次回到老家,见到有村民占用水田建房,他都会劝阻,建议他们用旧屋地建房。有一次,有一个村民要换他家在路边的水田建房,他断然拒绝。“我最喜欢的事就是每次回到家乡都能闻到稻花飘香、能看到禾穗金黄。”陈国清说,“我希望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找到一种乡愁,找到小时候那种感觉。”
村里有很多荒地,杂草荒芜。陈国清说,他打算购一批绿化树回来,给村民在荒地上都种上绿化树,营造一种“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优美环境。
陈国清还打算出资给村道装上路灯,“让村里晚上也亮起来,村民晚上出来散步玩耍再也不用摸黑抓瞎的。”陈国清说。
去年建好灯光球场后,在春节期间,陈国清组织村里的青年打篮球赛,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还设立奖金。他打算以后每年春节都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打篮球赛,让它成为村里一项固定的活动。“篮球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一起打篮球可以让青年人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可以融洽他们的关系。”陈国清说。
(记者王耀前)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