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黎七陂泄洪闸洪流奔腾。黎七陂位于福绵区福绵镇以西3公里多的车陂江上,是车陂江下游的一座陂坝。原来的黎七陂为清代时福绵鸭脚岭村名叫黎穆伯外号黎七者所建,故名黎七陂。不过现在的黎七陂为新中国成立后所重建。据原镇石村支部书记黎永超介绍,原来的黎七陂在现在的黎七陂上游大概1公里多的地方,由于数次被洪水冲垮,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下了大力气,将陂坝下移到一个更为宽大的位置,修建了一座颇为雄伟的陂坝,给车陂江下游的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福祉。
走近黎七陂
记者来到了这座雄伟壮观的陂坝。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车陂江水稍显混浊,朝下游奔泻而去。黎七陂以坚固的身躯,横跨于车陂江的江面上。陂坝稍呈弧形,中间是一座雄伟的泄洪闸,4个闸门洪流奔腾,蔚为壮观。
在泄洪闸两边堤坝,有江水从上面轻漫而过,薄薄的一层,像一张薄纱把堤坝笼罩得严严实实,有一种大自然的壮美寓于其中。在陂坝之下,靠近岸边有一座小岛,上面长满了野草,一道亮丽的绿给洪流滚滚的车陂江增添了几许温柔。在陂坝的另一边,有两座全由石头砌成的洞孔,水流不大,但气势颇猛,朝着陂坝下边冲去。在洞孔的下边,有两只圆形的用水泥打就的水坑,江水流到里面,便旋起一个旋涡。“这是水轮泵,是提水灌溉所用。”原镇石村支部书记黎永超介绍说,“不过现在这个水轮泵很少用了。”
在陂坝引出的支渠源头,有一座专门用来管理水流的小屋,里面设有闸门。从外面看,小屋已显沧桑,不过尚未衰败。这条支渠现在仍担负着车陂江下游的万福、大岭、百石、宝岭、镇石等村的农田灌溉,作用巨大。
如今在黎七陂旁边,兴建了一个长和生态园,里面所建的水上乐园为目前广西最大,成了车陂江边一道最为耀眼的风景,也为黎七陂增添了无限风光。
黎七陂的历史传说
黎穆伯即外号黎七者,祖籍广东罗定,生于清代时期。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且为人乐善好施,喜积德行仁,扶危济困。一次游历至广西郁林,来到福绵时,发现大岭南头至存宝岭一带水土肥美,却荒凉无殖,殊觉可惜,便有了将此一大片荒地开发种植庄稼的想法。于是绘图具文,面呈郁林州府,恳请州府转报桂林府批准开垦务农。郁林州府的州官早闻黎七之名,可惜未有机会一试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于是不露声色,一上来便以:“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之对以试其才。黎七不慌不忙,略一沉吟,即以“南麟北走,遍山禽兽尽低头”对之,州官非常欣赏,深服其才,乃转呈桂林府批复照准。
至清乾隆十三年间,即公元1748年,黎七携妻带子到郁林府批垦之处,择地取名黑石肚村落籍居,大展猷谋。为了后代子孙幸福,他克服一切困难,并先后邀请罗定邻里戚友廿四姓氏前来投垦,经历数十年奋斗,造田数千亩。
为了引车陂江水灌溉农田,黎七决定在车陂江下游筑一条陂坝。但附近的村庄怕筑陂坝后会影响他们用水,再加上黎七为外来人,便横加阻挠,并到郁林州府告状,告黎七破坏水利设施。黎七得知人家告状后,便召集下游群众连夜施工,开凿了一条水渠,又连夜在车陂江下游筑了一条陂坝。然后他让人们在新开的支渠旁边种上野草,还捉来大量的螃蟹放进支渠中,让它们打孔钻洞。州官接到诉状后,派人前去察看。来人看到的是一条长满野草,打满了螃蟹洞的旧水渠,而非告状村民所说的新开的水渠,于是回州府将所见向州官如实禀报。州官内心非常欣赏黎七的过人之才,也知道这条水渠是黎七新开,是他用了心计才将新渠变旧颜的。不过,州官也觉得开这条支渠对附近的村民只有好处,而绝无不利。只不过既然有人告状,总得应付。于是,在开庭之日,州官问黎七:“你手上有多少人马?”黎七大声回答道:“站着的是我的,坐着的是你的。”州官大惊,这里连他的卫兵都是站着的,这样连他的卫兵都被视为黎七的人了。这个黎七厉害啊。最后州官宣布黎七胜诉。从此,黎七陂便得以保存。
重建黎七陂构建延绵数千米的“防洪屏障”
据福绵水务处的吕工程师介绍,现在的黎七陂为1958年重新选址所建。由于原来的黎七陂只用沙泥筑成,抗洪能力相当差,再加上年代久远,每有大雨,便有溃堤之虞。据黎永超介绍,黎七陂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出现了屡次溃堤的现象。受益于黎七陂的几个村的村民每到下雨天便在陂坝周边打上松木桩,并在陂坝上面铺填沙泥。但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数次溃堤。每次溃堤,洪水一过,下游村民的灌溉用水便成了一大难题,这条古老的陂坝成了村民的心头之患。1958年,为了保证下游几个村子的灌溉用水,政府决定重新筹建,将原来的黎七陂下游1.5公里比较开阔处定为新坝址。据黎永超说,新坝的选址,也与船埠当时的大部分农田长期缺水有关。当时船埠的农田大部分依靠木陂圳引水,而木陂圳之水正是依靠黎七陂而来,由于以前的黎七陂地势较高,车陂江的水流稍为减少,木陂圳的水流量就会大受影响。政府觉得将黎七陂下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这一选址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后由玉林县水利科设计并组织施工,建成总长137.1米的浆砌石头圬工重力坝。其中左侧溢流坝长90.1米,右侧溢流坝长24.8米;中间设排洪闸长22.2米,分4孔,每孔净宽5米,闸门高度1.6米,平板闸型,每孔用5吨手摇启闭机1台控制启闭。坝顶高程70.55米,坝底高程68.95米,河床为岩石,无消力池。按5%频洪水设计,闸上水位72.74米;按2%洪水频率校核,闸上水位73.19米,洪峰流量1181.9立方米每秒。
据吕工程师介绍,黎七陂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在2014年4月,那时黎七陂的坝底穿了一个大孔,经过水利部门的努力,最终修复完成。
接着,国家投入近3000万元在黎七陂下游建设车陂江防洪整治工程。该项目按照景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标准和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是对车陂江内河道进行局部清淤疏浚,建设该河段两岸防洪堤,以及硬化抢险道路和铺设大理石栏杆等,达到“面清、岸洁、有绿、流畅”的目标。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构建了一道延绵数千米的“防洪屏障”,成了黎七陂下游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采摘辣木...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