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把图书分门别类放回书架。
古籍修复是一门技术活。一本本书籍,一排排书架,书香溢满整个大房间。日前,记者走近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看到这群“图书保姆”用心呵护着馆里的每一本图书古籍,蓬勃了这片知识海洋的朝气,传承好厚重的历史文化脉络,让广大读者共享“文化蛋糕”,用平凡的辛劳为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添砖加瓦。
整理书籍,营造良好借阅环境
记者进入市图书馆二楼借阅室,在其中两排书架之间的过道遇到了图书管理员唐隽,她的目光正扫视着书架上每一栏编号,左手托着一大摞图书,右手把书一本本分门别类放进书架中,并摆放整齐。
“F是经济、I是文学、J是艺术……我们把书籍按字母编号归类,让读者更容易查找到所需的那本书。”唐隽手脚麻利地将图书准确地摆放到书架上。她告诉记者,她从事图书管理员已有17年,每天给新书上架、把还来的书放回原位、挑出读者乱放的书并重新放好,早已是轻车熟路、家常便饭,让琳琅满目的书籍都能准确回到自己的“家”。
“身为图书管理员,就要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整理书籍、打扫卫生、引导读者等都是分内的事,自己再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唐隽如是说。看似单调琐碎的工作,在唐隽心中却是充实的,长期以来也建立了她对书籍的那份情感,用她的话说就是:“书是我的朋友。”
修复书籍,为了让文化源远流长
记者绕着书架转了几圈,发现各种书籍有新有旧,有些还有明显修补的痕迹。
“有的读者爱惜图书意识淡薄,致使部分图书破损或缺失。”唐隽的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每当整理书架时发现破损的书,她都会及时清理出来,集中进行粘贴修补、重新装订。
此外,古籍修复更是一门技术活。一部部古籍记载着一段段历史,见证了岁月的沧海桑田,时间却在它们身上留下了“伤痕”。
“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力对古籍进行‘抢救\’,尽量保护它们的完整性,让历史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图书管理员何兵有着近10年的古籍修复经历。她指着书架上的古籍说,这些古籍收集到图书馆之前,多数被虫蛀、被鼠咬、自然老化,导致出现页面破损、纸张发脆等问题,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和历史文化价值。
“古籍修复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耐心、细心和坚持,我们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通过自己的双手全力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说完,何兵又拿起专业工具修复破损的页面。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