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确实,人刚到世间,本性是善良、纯洁的。而人心向善、与人为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提倡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要存善待他人之心,做善良之人。
记得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在一条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一位挑着灯笼行走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笼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照明?”但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己。”僧人愣了,盲者缓缓说道:“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说:“是的,我刚才还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者深沉地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盲人心中装着一盏灯,存善念、做善举正是他心中的明灯。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做到存善念、做善举,那么我们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甚至帮助、提升了自己。如:当你乘坐公交车时,看到老弱病残者、孕妇和小孩,让座给他们,看到他们脸上欣慰的笑容,自己心里也会感到愉悦。当你在学校看到班上的同学学习有困难时,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其实在这过程中,在帮助别人解惑的时候也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成绩……在当今社会,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许多人会毫不犹豫仗义相助,但也有些人会袖手旁观。近一两年不是出现有看到老人摔倒没人扶的现象吗?因为有些善良的人看到老人摔倒,好心扶起送去医院,后来却被老人或他的家属反咬一口、索赔,所以现在有部分人见到这种事后都不敢也不愿帮了。但是,我们不要因为曾经以善良之心做善良之事,被别人冤枉,就不再拥有善良。要坚信好人终有好报,只是要学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做一些防被坑的举措。
拥有一颗善良之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让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学会善待他人、多做善事,那么,人与人的心灵就能互相温暖,真情与光明就能人间共享。而如果做到这样,世界将会变得美如天堂。
(指导意见:作者用一个较有禅意的故事,来层层深入阐明观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文采。指导老师:曹柳珍)
(本文获玉林市“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征文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