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11月11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如期而至,大部分人和往年一样争分夺秒“血拼”。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超912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双11”是新商业生态首次整体呈现,也是数字经济和线下商业全面融合,真正实现全民狂欢的场面。记者就此采访“双11”当天市民网购感受——
“剁手党”:今年购物预算超往年
自2009年起“双11”渐渐成为网络购物狂欢节,无论是衣服鞋帽、日常用品、家用电器,还是国内产品或国外进口商品一应俱全,让消费者的选择性更加丰富。而大力度的折扣更是刺激消费者欲望,部分市民表示今年消费预算超过往年。
市民林先生今年“双11”花了1万多元参与购物狂欢,相比往年翻了几倍。“近段时间新房刚装修,家电用品都在‘双11’这一天买了。”林先生表示,10月份各大电商推出“双11”商品预售,夫妻俩便到玉城各电器城看款式比价格。“双11”当天在苏宁易购付款购买了彩电、冰箱,而在天猫商城也购买了一些家居装饰产品。
上班族林女士也表示,去年刚开始接触“双11”时不敢下手,有了经验后,今年经过多方对比给自己列了一张购物清单,吃的穿的样样都有。“给家里老人买了两件保暖衣,给自己添置些鞋袜,这么大力度的促销得抓住机会。”
购物体验:
部分产品折扣不大,过零点网络“瘫痪”
部分市民表示,今年“双11”部分商品在折扣上并没有优势,同时在购物的过程中,部分市民也遭遇到因网络瘫痪而支付失败的情况,对此次活动购物体验评价不高。
25岁的李小姐提前在天猫商城选择了5件服装放入购物车,但却在付款时遇到“塞车”,页面数据无法加载,最终没有买到心仪的产品。在她看来,“双11”部分商品虽然有着相当诱人的优惠力度,但是整体的购物体验却让人失望。
“双11”购物狂欢的优势在于较大力度的折扣,然而细心的市民发现,部分品牌商品折扣也没有想象中的低。“就拿一些专柜品牌的外套来说,平时换季时商场也会打个3—5折,而网上旧款的衣服打5折,感觉并没有太划算。”市民张女士表示。
未参与:
称物流太慢
网购退换货麻烦
除去疯狂的也有相当理性的市民存在,白领陈女士表示,今年并没有参加“双11”的电商促销。因为“双11”快递太慢,且网购服装类最多,不合适还得来回换,在冲动消费的情况下经常买到一些不合适的商品,“家里堆了一堆网购的垃圾,就是活生生的经验教训。”
“今年部分专柜实体店与网络同步5折,更倾向于现场购买。”张先生说道,在网上挑选商品,看不到质量如何,需要花大量时间比对,最后也不一定能买成,就算买成了还要等快递,快递等来了不合适还得换。这样算下来还不如去实体店买一件心仪的产品,更省事。
期盼消费体验及售后有所提升
12日下午,城区一事业单位工作的苏小姐表示,“双11”历经多年,无论从购物体验还是物流,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网络付款下单后,多数店家承诺48小时或72小时内发货。而今年“双11”的付款页面中显示在7-15天内发货。对此,部分消费者表示要“等疯”。“去年‘双11’,我买的几本书发了1个月还没到,今年估计也差不多。”小林表示,“双11”购物狂欢历时七年,电商平台不断壮大,日渐成为主流消费市场。希望在平台增多、购物种类选择丰富的同时,物流、售后及消费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也能跟上,让大家都买得开心。
新闻推荐
市民在自助借阅室通过自助借还书机借书...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