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里,孩子们在听老奶奶讲故事2008年起,玉林市开始在各建制村、社区以及村屯等建立农家书屋。截至2012年底,1407间农家书屋遍布1372个建制村,覆盖率达102.55%,可谓村村(含社区)书墨飘香。而近几年,玉林市则在为书屋“提档升级”,使书屋建设日趋完善,成为农民的“精神乐园”和致富的“智慧宝库”。
农家书屋全覆盖,村村有书香
玉东新区的鹿塘社区农家书屋里,几个紧贴着墙壁的大书架上,书籍琳琅满目。记者看到,一群小伙伴们正围着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奶奶,听她讲书中的故事,一旁的书桌上,几个小朋友则在全神贯注地读着书。农家书屋里的书籍可供村(居)民自由借阅,很多村民农闲时常常会到书屋看上一会书,还顺带借上一两本回家接着看,小小的农家书屋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充电宝”。
这是时下玉林市一间常见的农家书屋里的情形,现如今,这样的书屋已经遍布全市各地的建制村、社区以及村屯,满足着农民朋友的文化需要。
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开始在全市各建制村、社区以及村屯等纷纷建立农家书屋。截至2012年底,已建成了1407间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了102.55%,做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村村(含社区)有书香。
据了解,玉林市所建立的农家书屋中,每家至少配置了图书1500册、报刊5-10种和音像等出版物100张(盒)以上;配备了书桌、书架、椅子等基础设施,书屋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书籍种类内容涉及农业、科普、法律法规和文艺等方面,还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儿童读物。书屋已逐步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
书屋“提档升级”,硬件设施逐年完善
记者从市新闻出版局了解到,据2012年底统计,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除了国家和自治区投入财政专项经费扶持农家书屋建立和发展外,玉林市对农家书屋的市级财政投入资金达379.6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达123.72万元。2013年起,玉林市主抓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把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出版物的补充更新作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发挥功效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3年,玉林市对评选出的50家市级示范农家书屋补充了图书设备30万元,对其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数字农家书屋的17家书屋,还每家补充了设备和图书一批,价值约20000元。
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为玉林市460家农家书屋补充更新了出版物,每家共补充书籍426册,总价值约8000元;其中35家自治区级示范农家书屋还获得了价值9000元的电视机、卫星数字接收设备。
今年,国家、自治区和市财政将继续为玉林市460家农家书屋提供出版物补充更新图书(每家341种341册)和为17家示范数字农家书屋提供卫星接收设备。
出台管理办法,助力文化示范区创建
为进一步抓好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近年来,玉林市每年均多次组织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干部和农村文体管理员培训,并加强管理检查、绩效考评等工作。在绩效评估考核工作中,全市抽查的农家书屋评估考核合格率达93.7%。
今年5月,玉林市出台了《玉林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玉林市农家书屋“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长效运作思路,以及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的管理职责。
市新闻出版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玉林市正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图书管理员的津贴和农家书屋的各项管理措施,让这个农村文化阵地真正发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和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记者唐劲梅)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