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陶伯一辆自行车、后座绑着玻璃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金黄色的麻圆。78岁的陶绍东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麻圆,一天能卖出160个。一个仅赚2角,满打满算,陶伯一天的利润是32元。可他眉角眼梢都是笑,说自己今年已经攒了4000元。
陶伯的快乐豁达很能感染人,35岁那年,他失去4根手指,可他庆幸还剩下拇指,可以抓住车把、握紧刹车。他还很自豪,因为自己卖的麻圆好吃,存他号码订购麻圆的市民不少,路上叫停他购买的更多。
在吃货圈中,卖麻圆的陶伯小有名气
回单位的路上,文姐偶遇陶伯,兴奋地叫停老人,买了15个麻圆,打算带回去和同事共享。谁料,刚停好车,就被同事瓜分了2个,一到办公室,马上被抢空,手慢的只好盯着那金澄澄的麻圆咽口水。
“我们好几个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过陶伯的麻圆,都夸好吃,有的特意保存陶伯的电话号码,嘴馋了就打电话。”文姐边吃边赞:“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麻圆!”
麻圆因外表金黄、圆溜,粘有芝麻而得名,它用糯米粉、白糖、花生沫制成,油炸后表皮酥脆,吃起来又很劲道,而且越嚼越有味。“真材实料,做出来的麻圆才好吃,才有回头客。”卖了15年麻圆,陶伯有感而发。
2000年,陶伯在垌口市场卖零食,发现那里有一户人家自己制作麻圆,特别好吃,于是每天到此拿货,骑车贩卖。上午8时许,陶伯来到垌口市场,装好麻圆,沿着民主中路一路骑经玉州区政府,在东岳市场、五里桥市场、州佩市场停留摆卖,下午三四点钟还要骑到工业品市场,在7路公交车终点站摆摊。一天下来,骑了小半个玉林城,也卖完了玻璃箱内的麻圆。
家贫没娶妻,硬朗老伯一直很乐观
78岁的陶伯一头银发,说话时中气十足,还伴着爽朗的笑声,常年风吹日晒,他皮肤红亮黝黑,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沟壑。身体壮实硬朗的他脚穿双粉红色泡泡鞋,“这是我在路边树下捡的,还这么好,扔了多可惜。”
陶伯老家在福绵农村,年轻时家里穷苦,迟迟没有娶妻。35岁那年,操作机器时不慎被绞断了4根手指。冷暖自知的日子,陶绍东学着适应,并且努力让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陶伯的生活有些“任性”,晚上八九点钟,困了就睡,睡饱了就起床看电视,有时凌晨一两点钟睡醒没剧看,就到家门外的马路上溜达,然后又睡回笼觉,早上7时准时起床。一年四季,除了极冷的天气,他都是洗冷水澡。“洗了20多年。”陶伯语气里透着自豪。老人身体健康,甚少生病。
陶伯把自己的健康归功于骑车卖麻圆,“越卖越健康,哪天没有去卖,我还是早起去公园散步、骑车。”常年风吹日晒地走街串巷,外人看来或许觉得辛苦,可陶伯乐在其中,“我不过是出点力,既锻炼了身体,又能赚钱。”
老人视力差,路上若遇见请你让让他
市场上,麻圆的价格是1元-1.5元/个,而陶伯的麻圆8角/个,保持了5年。“两个1.5元,总不能一角钱还要跟人家计较吧?”陶伯黑亮的脸庞露出了豁达的笑容。记者付钱时,老人反倒“斤斤计较”了:记者买了2个,付了5元,坚持“不找零”。可老人拿着零钱直往记者手里塞:“我该收多少就收多少。”
陶伯的利润是多少呢?“2角/个。”老人伸出两根手指,直爽地说着,今年2月-5月,他攒下了3000元,6月-10月,天气热、不好卖,是他的休息时间。10月13日“重出江湖”,至今又存下近千元。说到这里,老人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我不抽烟,不喝酒,一瓶煤气能用14个月,一个月300元够花啦。”老人省吃俭用,他说自己天天有收入,日子不算苦。然而,陶伯也有自己的烦恼——视力不好,不时收到假币。他从口袋里掏出10元假币给记者看:“这还算好,我还收到过百元假钞。”
如今,78岁的陶伯听力不错,可视力越来越差,骑车在路上,老人尽量靠边走,可还是被撞倒过3次。若你在路上遇见他,记得尝尝那好吃的麻圆,还有给他让让路。(记者 庞献)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