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北门里。巷子边的老城砖,长满了青苔和小草。北门里,原名北门巷,南起人民中路国际购物中心旁,北接教育中路。除了主巷,还有若干四通八达的小巷。由于北门里旧时通往州城北门,因此叫北门巷,1953年改名北门里。
老城墙砖石依旧可寻
下午,初冬暖阳下,北门里静悄悄的,一些人家的房子前,三角梅花开正艳,转个弯,一栋老房子的屋檐下,几挂腊肉在阳光下滴着油。从一棵大榕树边走过,一堵长着蕨草和榕树的老墙,泛着暗红色。“这里原来是关帝庙,旧时北门里还有护国寺、昭忠祠、火神庙、马王庙等庙宇,香火很旺。新中国成立不久,这些庙宇全拆了。”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说。庙宇虽不在了,但北门里依旧保存着几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民居、宗祠,翘檐黑瓦,雕花窗户,青石门墩。
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一个用砖头搭建的台子上摆放着几盆兰花。“这些砖头,就是当年城墙拆下的城砖,放在这里有些年头了。”房子主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玉林开始拆除老城墙,北门里紧靠城墙,因此这里遗留了不少当年的城砖。在谢先生家门前的斜坡上,几块十几斤重的老城砖镶嵌在斜坡边,长满了青苔和杂草。
“20多年前我家盖房子时,从地下挖出了很多老城砖和墙石。那些墙石呈长方形,有1米多长、100多斤重。”谢先生说。1958年李鼎和在市三中读书时,学校挖窑烧砖,也挖出了很多城砖和城石。据说,拆除城墙时,有的居民把城砖买回家盖房子,剩下的砖石就地安放,在玉州区政府后面、市骨科医院等处,也埋了不少老城墙的砖石。
在北门里的路上,或者居民的房前屋后,现在依旧能见到一些长方形的青石块,据说也是当年拆城墙留下的。“当年的玉林城墙有四个大门,有民谣唱道‘千州万州不如鬱林州,四只城门四座楼;四只城门四把锁,把把都是契弟收。’这些现存的城墙砖头和石块,见证了当年玉林城墙的牢固。”李鼎和说。
大府园前身是参将府
旧时的北门里,除了庙宇宗祠众多,旁边还有一座巨大的参将府,府内有花园操场。清末,参将府陆续拆除,由于参将府又宽又大,人们把这里叫“大府园”。
新中国成立后,大府园作为玉林体育场,设有篮球场、足球场等,成为市民体育锻炼的好地方。上世纪60年代,逢星期六,大府园会有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玉林城区有大型集会,国庆节、“五一”、中秋节游园会,大府园是首选之地。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一度成为花市和古玩市场。
数十年来,大府园给一代又一代的玉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大概在10年前,大府园被拆除,盖起了高楼,成为繁华商业区,而几步之遥的北门里,仍旧安静如昔——老房子,老榕树,无名小花,空地上几把椅子,偶尔飞过的小鸟,街头的喧闹,似乎离这里很遥远。(记者刘赛)
(线索提供人:李先生稿费30元)
新闻推荐
早产婴儿器官发育还未完全,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