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玉林新闻 > 正文

大市场能否作为活体博物馆留下 让乡愁有根可依?

来源:玉林晚报 2016-03-04 09:55   https://www.yybnet.net/

大市场一角茶泡模具,在这也能买到市场内摆卖着市面上已不常见的烟筒趁圩日,老奶奶将编好的箩筐拿出去摆卖近日,玉林万花楼要重建、州珮街区要复兴的波澜牵动了不少人的心,这其中,让更多人关心的是:大市场能否作为活体博物馆留下,让玉林人的乡愁有根可依?

旧时,大市场面积比现在大了近十倍

小编听奶奶说,大市场在她小的时候就有了,当时的位置是在现在东城小学的后面,面积比现在大了近10倍。如今随着城市的变迁,大市场破烂不堪的瓦顶屋跟周边现代化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它也逐渐被大型商场、高层住宅等相继代替,正逐步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说起旧时的大市场,不少老人都津津乐道:那时的大市场比现在的大型超市还要“超市”,大到家具床褥、小至肉蔬瓜果、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而且市场的规划还井井有条,各行各铺按规定位置摆卖,由一排排简易大帐篷组成一个繁华的市场。现在走进大市场,也还能看到那一排排的木制房屋,当年之貌还是能有迹可循。

据介绍,旧时的大市场叫“圩”,民国时期叫“牛圩”,新中国成立后改叫“旧市场”,后来玉林人习惯叫“大市场”,它是玉林最古老的市场之一。还好,大市场三日一圩的传统还依然保留着!

如今,大市场已盛景不再

都说大市场的东西又平又灵,很多人都会在圩日出来选购好东西。3月1日恰逢圩日,小编在这里却没看到如旧时市场那番熙熙攘攘的盛况。也许不是周末,也许大市场真的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闲聊中,一位购买簸箕的市民刘女士心满意足地说:“这种簸箕最实用了,包饺子用其他东西装都需要铺一层面粉才不粘底,用传统的簸箕不用铺面粉,包好直接摆上去,不粘底不变形、放得多,还可以摆一个美美的图案出来,看着都胃口大开。”

逛累了,还能吃上一碗玉林传统牛红。听说,这位大叔在大市场卖牛红很多年了,他的牛红,到现在还只收2元一碗。更重要的是,一进口,那股熟悉的浓浓的牛红味道,会让你的思绪也跟着回到老玉林去。

关于大市场的去留,你怎么看?

现在,玉林人在提及州珮街区复兴时会念及大市场的去留问题。那,于玉林大市场,它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它是否如不少网友所期,会作为活体博物馆留下?网友们的讨论已热火朝天:

支持保留重新规划:

@lyong8848:那里位置越来越好了,如果作为一个活体博物馆,可以改造其消防、排污等功能,但要保持其外貌现状及市场交易功能。

@笑看尘世:留总比拆掉好,当然,以后作些周边的美化工作,如边界四至的门坊、周边的统一修整、交通的分流、路面的修复等,应该就挺好的了。

@远志当归:可以考虑做成像成都锦里那样的文化一条街,作为玉林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既能保护旧址又能有收入。

@闹市之隐士:支持保留,现今旧玉林城的老地方留存不多了。

支持拆旧建新:

@猫言妙语:周围高楼林立,围着这一小片瓦顶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种氛围了。

@pan555888:大市场充分体现了玉林就是农民城,这地就应拆旧建新。

@人在他乡的细雨:那块地,黄金宝地,非常值钱,向北直中玉桂路视野开阔,开发了好!

@海love:这个市场已经破旧不堪了,存在严重的火患,就没必要保留了!如果说要保留,以前乡下的市场都应该保留!

然而,不管大市场的命运如何,它始终维系着玉林人祖祖辈辈的家乡情结,承载着几代玉林人的记忆。虽然是回不去的过往,但一定会有到得了的远方。

新闻推荐

苗园路铁路涵洞改造工程完成近半

挖掘机开挖积水坑...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3月将有大型车展2016-03-07 09:53
评论:(大市场能否作为活体博物馆留下 让乡愁有根可依?)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