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项目厂区。陈传栋 摄林纸一体化项目厂房。陈传栋 摄笔者在铁山港区“两会”上获悉,铁山港区“十二五”规划完美收官,在服务大项目、发展千亿元产业、打造亿吨大港、构建海陆通道、建设工业强区、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亮点纷呈。
经济实力“大跨栏”。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1亿元,是2010年的5.3倍,年均增长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44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12.5万元,年均增长38.4%。财政收入30.2亿元,是2010年的9.2倍,年均增长55.9%。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6:29:35调整为2015年的13:76:11。
工业产业“弱变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33.2亿元,是2010年的36.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4.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4%,工业化率由2010年的0.61跃升至2015年的5.49。初步形成了以石化、新材料两大千亿元产业为龙头,能源、林纸、粮油、修造船等产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工业格局。目前入驻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企业已达46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十亿元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
农业经济“精特新”。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共投入农林水3.4亿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成广西最大的紫薇培育基地等农业基地12个,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2878亩;养殖业形成了彬塘村委罗非鱼、雷田村委对虾、石头埠社区金鲳鱼、营盘社区龟鳖、火甲村委生猪等一批“一村一品”产业。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达67家。
服务行业大提升。以仓储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铁路支线铁山港站第二货场、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5-10号泊位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储运配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加快推进。商贸批零、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加快崛起;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0.7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8%。
基础设施再提档。铁山港1-4#10万吨级码头泊位投入运行,5-6#泊位、石化成品油码头建成即将投用,港口吞吐能力由2010年的399万吨提升至2015年的3000万吨;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铁路支线开通运营;玉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连接区内外的“三纵三横”公路网基本形成,工业区给排水、供变电、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
城乡建设焕新颜。实施南康历史文化名镇风貌改造和营盘白龙特色名村建设工程,推进区行政中心、工业区配套生活区配套建设,城镇面貌不断提升;南康镇获广西第八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乡镇组特等奖。深入推进“美丽港区·生态乡村”建设,五年投入资金约1.26亿元,实现了行政村100%、自然村60%通水泥路的目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开放合作创新高。“十二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9亿美元增长至6.4亿美元,年均增长113.8%;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累计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554.9亿元。林纸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北海市跨境人民币资本金直接投资零的突破。
社会事业遍开花。落实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和发明创造专利倍增计划,在全市县(区)中率先通过科技进步考核。教育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中小学“四率”指标达到自治区规定的目标值,成为被北海市推荐提前申请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唯一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农家书屋4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6个及一批综合文化广场、村级文化广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覆盖率达100%。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与计生工作进步明显,获评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参保率连续6年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综合排名位于全市一县三区之首。
人民生活步步高。“十二五”期间区财政投入民生领域的支出达23.3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17.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5%。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38元,五年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00元,五年年均增长14.8%。
生态环境谱新篇。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五年累计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1%以上。推进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赤江华侨陶器厂、中粮屯河北海糖业有限公司、南珠砖厂等重点燃煤企业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技改工程,建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和南康、营盘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一批镇村垃圾收运设施,“三废”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北海炼化公司获广西节能减排荣誉成就奖,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通过自治区循环经济标准认定。 (陈传栋 杨宗玲)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