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组球员带球前行。特奥融合组的球员享受快乐足球对特奥融合组的训练,每一个动作、细节,教练都会反复耐心指导连日来,在安利达足球馆,数十名足球少年尽情地在绿茵场上驰骋、训练。与普通运动员不同,他们或智障,或听力、视力有障碍,但他们同样有着一颗热爱足球的心。这些少年是市特殊教育学校足球队队员,目前正在集训,即将代表广西奔赴全国赛场。
这群特别的少年 将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比赛
上午8时50分,记者到达球馆时,数十名队员分成三个组,正在各自教练、学校老师带领下,开始热身运动。
只需观察一会,就能看出这些队员的“特别”之处,绿茵场上,有的队员需要老师的手语比划,才能明白教练的意图;有的队员双手摊开,凭声音辨别足球的位置,并带球摸索前行;有的队员在压着腿,却突然站起来,欲转身离开,身旁的老师果断把他叫了回来。
据市特校梁副校长介绍,这是该校精心挑选、组建的足球队,分聋人组、盲人组、特奥融合组3支队伍,将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两项足球赛事,分别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2016年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由中国残联、教育部主办的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奥融合组比赛。
以上两项比赛均为男子五人制赛事,其中前一项赛事将于下月开踢,市特校聋人组、特奥融合组足球队代表广西参赛,需先闯过南部赛区才能晋级全国总决赛;盲人组足球队直接代表广西参加今年10月进行的全国总决赛,同样在下月开始分区赛,今年10月进行全国总决赛。参赛者年龄在12岁-18岁之间。
“我们学校是玉林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对盲、聋哑、智障等学生,学校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来培养体育特长生。”梁副校长介绍,平时,这些体育特长生会在体育老师带领下,每天在操场上进行一个小时的训练,足球是其中一个训练项目,不过孩子们都是在无剧烈对抗的情况下完成的,真正五人制的整体、对抗比赛,还没有踢过。
为备战上述两项比赛,6月3日起,市特校足球队在安利达足球训练营教练的指导下,开展一段时间的集训。此外,该校分别给盲人组、聋人组、特奥融合组的队员安排一名对他们比较熟悉的老师(通常是班主任)跟队陪同训练。
对他们而言,在绿茵场上奔跑很不容易
在盲人组训练场,教练首先安排孩子带球前行。对普通运动员而言,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基本功,不过对盲人运动员来说,因为看不见,只能靠特制足球铃铛发出的响声,在黑暗中循声前行,训练定向能力,每迈出一步都不容易。训练中,阿才(化名)难以凭声直行,跟队老师马上给他“开小灶”,进行单独特训。
“盲人球员踢足球,首先要克服内心恐惧。”梁副校长说,盲人球员需要在黑暗中循声奔跑,听到装有铃铛的足球响声后,要敢于迈出步子,向前跑。如果无法克服恐惧,就会定定地站在原地,茫然无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今这些球员都已克服恐惧心理,能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定向行走训练。“铃铃铃……”每一名队员根据自己带球的声音,往前方一个固定的方位直行,然后原路返回,如此反复几次,球员们已大汗淋漓。
“一点也不累,就是不习惯戴着眼罩。”阿港(化名)说,根据规定,到了正式比赛球员要戴眼罩,如今戴着眼罩训练,他一时无法适应。
随后的射门训练,对盲人球员来说难度也不小。教练把球放置在球门禁区前,球员们在后方排成队,依次根据教练的口令摸索前行,寻找前方的足球。“往前、往前,左、左,右、右……”等球员找到足球,教练走到球门前,用矿泉水瓶敲打左门柱,球员听到声音后,拔腿射门,球应声入网。
据了解,在正式比赛中,守门员允许是健全人,将与场下教练员及站在对方球门后方的引导员通过语言来引导、组织盲人球员的进攻、防守。
聋人组的训练相对轻松,孩子们按照教练的要求,运球绕过障碍物、拔腿射门,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在这过程中,学校老师时刻跟在孩子们身旁,把教练的意图通过手语比划“翻译”给孩子们。“这些球员都有一定基本功,不过要靠手语与眼神交流。”梁副校长说,健全运动员踢球主要靠喊与听,但他们的孩子听不见,也说不出来,只能通过眼神、手势来传达彼此的意图。
他们的训练,需要老师跟队及时做心理干预
另一个训练场,特奥融合组的球员们也在挥汗如雨地进行训练,带球绕过一个个障碍物。教练要求每个队员先用脚内侧拨球前行,然后用脚外侧运球绕过障碍物,可球拨出去后,不少队员尚未来得及跟上去运球,球就滚远了。队员们在艰难完成任务后,举起双手欢呼,好比赢得一场胜利般喜悦。
“别看他们长得高大,其实他们的智商相当于幼儿园孩子的水平。”梁副校长说,对特奥融合组球员,首先是训练他们身体的协调性与反应能力,如脚对足球的把控,因为足球是在运动状态的,协调性差的话,往往出现面对皮球却踢不中球的尴尬。
此外,球员们在训练时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他们就像小孩子,在球场上碰到挫折就会耍脾气、不想踢球,这就需要跟队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梁副校长说,2013年,她参与带队的广西特奥融合组足球队参加一项全国比赛,对手是江西队,广西队一名队员上场见到对方球员高大威猛,心里害怕,被撞过一次后耍起脾气来,不敢再踢球了。
梁副校长说,这次备战,他们针对以上情况,安排有丰富智障教育经验的老师跟队训练,在球员与教练之间起桥梁作用,教练所教的东西,球员听不明白,老师就用球员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一旦球员遇到挫折、磕碰,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鼓励球员克服困难,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进行训练。
各方大力支持,助这群特殊队员圆足球梦
据梁副校长介绍,队员们的基本功还算扎实,在下个月开赛前的这段时间,将每天分上、下午进行两次训练,端午节小长假也没休息。
担任市特校足球队的教练来自安利达足球训练营,备战时间紧、任务重,在所有教练员都没有特殊教育经验的情况下,他们毅然接下此次教练任务,帮助这群特殊球员去实现自己的足球梦。连续多天训练下来,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给教练员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与震撼,让他们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此次集训,安利达足球俱乐部的队员们也给予市特校足球队大力支持,他们纷纷捐出自己的球服、训练服,让孩子们穿上专业足球装备接受专业足球训练。
(记者陈君铭/文 廖源/图)
新闻推荐
市残联到沙田镇砥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市残联理事长覃榕冰深入农村残疾贫困户家中精准扶务。...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