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青云寺风景区
????清明假期张季鸾纪念馆人头攒动
????榆星广场外景
张锦国 王森 刘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南山万树杏花开。4月15日,榆阳城区前往古塔镇王家坬景点蜿蜒的道路上,私家车队排成了“长龙”。漫山遍野,一片片、一簇簇的杏花汇成延绵数里的花海胜景,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这只是榆阳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阳区以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榆阳旅游品牌。去年,该区成功举办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20多场次,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了解,去年该区三产增加值达到226亿元,增长11.3%,较去年提高8.3个百分点,占到GDP41%。
深挖文化旅游资源 擦亮精品名片
榆阳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阳蕴藏着丰富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黄土文化等特色资源。长城雄关建安堡巍然壮观,艺术宝库麻黄梁神奇秀美,百年古刹青云寺仙云萦绕,邓宝珊遗址,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铁马金戈、风云际会,留下遍地红色丰碑、千古传奇。总而言之,在榆阳这片神奇的土地融汇了自然之美、生态之贵、人文之魅。
立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榆阳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跨上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
“我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晒赵家峁的杏花,听说这周六赵家峁休闲旅游度假村要举办2017·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我已经等不及要带家人去看了。”市民林女士说。在这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时节,榆阳南部山区的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漫山的杏花正开得热闹。品杏花茶、尝杏仁果、看“杏花仙子”、听陕北民歌……刷爆“朋友圈”的赵家峁杏花成了市民周末郊游、踏青赏花的好去处。榆阳南部山区杏花林在2014年就被农业部授予了“中国美丽田园”的称号,成为榆阳文化产业发展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伴随着“十里”杏花香,2017·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笔者在榆阳区区旅游局了解到,今年的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时间轴线贯穿春夏秋冬,春有踏青赏花、夏有戏水流沙、秋有观叶登高、冬有冰雪竞技;方位轴线纵横南北东西,北有金秋赛马、南有采摘品尝、西有畜种展示、东有采风摄影。汇聚了涉及宣传推介、文化艺术、休闲观光和体育赛事的4大类16项精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近几年,榆阳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高屋建瓴,将文化旅游业高置转型跨越要冲,以“揽塞上胜景,品古城风韵”为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以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园区示范、景区支撑、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思路,建设芹河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麻黄梁写生基地、花园沟景区、罗兀城遗址、邓宝珊故居等重点文化项目,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战略骨干产业。
此外,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文化企业发展、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产品研发推广,努力将榆阳融入北上鄂尔多斯、南下延安、东进山西、西接宁夏的旅游合作圈,打开线路互推、客源互送的绿色通道。
“文化+”休闲农业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生动样板
“一对对那个鸳鸯水上漂,人家那个都说是咱们两个好……”耳畔一曲悠扬婉转的信天游醉人心田,眼前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河岸杨柳依依,绿影婆娑。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仿佛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姑娘,热情地迎接远方的客人。
近年来,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利用独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休闲农业,以“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乡音乡愁长存”为指导思想,打造以“难忘乡愁、老家记忆”为主题的精品旅游景区。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等娱乐项目趣味十足,开国上将王震将军转战陕北驻扎过的老院子、知青插队时的窑洞,让游客们穿越回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一把榆阳特有的黄土风情。
如今,赵家峁已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成为榆林市仅有的两个省级试点村之一。今年,该区预计将充分发挥资金捆绑使用的聚合效应,着力将赵家峁村打造成集休闲农业、时令水果采摘、水上游玩垂钓和旧农居体验为一体的近郊旅游村,力争实现1+2+3=6的最大化效益。
榆阳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和特色风貌、传统文化的古村落古民居,提出“合理的功能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地域特色、扎实的产业支撑、深厚的时代内涵”六大原则,重点打造榆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让游客真正听得见乡音,吃得出乡味,看得见乡愁。
拓宽思路培育主体 构筑文化产业新高地
“清明三天假期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就有2714人次。”张季鸾园林的白场长说。去年8月,张季鸾纪念馆正式在榆林落成开放。作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这里成为季鸾先生传奇一生的最好展示平台,也成了榆阳文化的“会客厅”、对外展示的“新窗口”。
目前,全区已开发旅游景区点22处,榆阳力争实现遍地景区,处处经典。以榆林古城为中心,打造东部黄土风情、西部大漠风情、南部鱼米风情、北部长城边塞风情四大旅游区。初步建成了“报界宗师”张季鸾纪念馆、碧水清波孟家湾中营盘水库、“美丽乡村”黄崖窑、时令水果采摘鱼河金沙湾、小壕兔大漠生态游等26个主要文化旅游项目和景区。
此外,该区大力扶持培育市场主体。去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成立了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发运营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加大旅行社支持培育力度,全区现有羊老大、康乐等旅行社40多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壮大。
“开业第一天来了约10万人次,下午2点左右,我们美食区所有店铺的食材都卖光了。现在每天的客流量平均在2万人次左右,双休日更是客流小高峰。”榆星广场行政经理助理郭羽庭说。
榆星广场作为榆林城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商业建筑,有陕北首家巨幕电影、潮庭健身游泳会所……是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全业态家庭型体验式购物中心,既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为该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转型提供了良好路径。
据悉,今年该区还将积极引进南京先锋书店、云夕乡村民宿酒店等文化创意企业,启动古塔张家大院文化综合体建设,打造汇聚图书馆酒店、艺文空间等新型业态的高端休闲度假场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陕北民歌博物馆,打造展示、保护和传承原生态陕北民歌精神风貌的高端艺术殿堂。同时,引导文化企业挖掘地方特色,开发剪纸、木雕编等特色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主动融入全市“一核一圈三带四区”旅游圈,精心包装策划“长短结合”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自驾游、亲子游、度假游、观光游等不同层次的拳头旅游产品。
如今的榆阳,在政府的多措并举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通过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功能,串联周边文物遗址和旅游景点,逐步形成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大旅游格局。目前,全区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达到580家,网上交易额突破1亿元,快递企业服务网点覆盖城乡,快递周转量突破千万件,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幕正开启,好戏才开场,榆阳也必将迎来第三产业的“黄金时代”。
新闻推荐
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榆林,为防治沙漠化、改良贫瘠土地效用,榆阳区酸梨海则村村民开垦荒地、种植苜蓿。为帮助村民顺利开展苜蓿喷灌,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西沙供电所职工两个月来不...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