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安崖办事处利用光伏发电产业助力扶贫攻坚纪实
记者在杨会塔村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记者 许鹏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可不小,村里修了路、架了桥,打通了水渠,还装上了路灯,现在不管是种地还是出行可都比以前方便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榆林市榆阳区安崖办事处杨会塔村的房平凡感触颇深。
安崖办事处位于榆阳区向东64公里处,属偏远落后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工业经济支撑,只靠传统的农业发展当地经济,加之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的收入一直较低。在***政策的帮助下,安崖办事处结合辖区实际,精准识别贫困户,科学研判,严格落实帮扶措施及帮扶人员,将扶贫工作作为办事处的头号工作来抓,着力改善群众的贫困面貌,目前已初见成效。
精准识别对象精确脱贫措施
安崖办事处副主任王广林告诉记者,***工作开展以来,他们认真按照省市区文件政策要求,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群众评议,逐项核查,分类排名"的办法,对全办事处4640户13403农业人口的收入、财产、住房、车辆、子女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核查,逐户摸清底子,进行公开讨论评议,定准了贫困对象。
“我们办事处现有贫困户259户54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44户390人,低保户53户111人,五保户62户63人,辖区贫困人口较多,年龄偏大。259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中因残智障致贫的57户,因年龄大失去劳力致贫的54户,因子女上学致贫的11户,因病致贫的131户,因灾致贫的6户。"
确定贫困户后,办事处结合各村贫困户实际,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脱贫措施:产业脱贫116户313人、自主就业4户15人、政策兜底139户236人。实行结对包抓脱贫,驻村工作队、各帮扶单位、第一书记、返乡致富能人、办事处干部,每名干部包抓2户贫困户,要求精准制定脱贫计划,稳准落实扶持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加固扶贫“堡垒"
走在杨会塔村河道上新建的一座“过水桥"上,期间不断有老乡从桥上经过前往庄稼地,不时还有农用三轮车经过,就是这样一座“简易桥"“扶贫桥",让村里人下地再也不用绕道多走1公里的路蹚水过河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杨会塔村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建成了3.8公里的通村油路,今年将完成边沟砌护等道路后续工程,以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去年,该村砌护渠道1.9千米,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维修了2处人蓄饮水站,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
“以前村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我们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花大力气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积极调动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让村民们有信心、有决心跟我们一道摆脱贫穷面貌。"杨会塔村第一书记王锐这样说道。
加快产业发展消除贫穷根基
鉴于没有工业产业的现状,也为了让贫困户能有稳定的收入,安崖办事处探索出了光伏发电产业脱贫的新路子,实施以“集体+个户"模式相结合的光伏发电脱贫项目。王广林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正常并网电力支助资金可到2032年,到现在还可以用16年,按照16年计算,贫困户每年收益3000元,可以收益4万多元,村集体每年收益在12万元左右,累计收益可达192万元,有了这项收益,贫困户可稳定脱贫,村集体也可以用此收益实施村内其他项目。
52岁的房平凡和妻子杨会芳分别患有糖尿病和关节炎,因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而因病致贫。去年,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买了牛羊开始搞养殖,之后又被列入“贫困户+集体"的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在政府补助部分资金的情况下,房平凡又向村支书借了些钱,将自家的老窑洞进行了翻修,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过去“红火"多了,用房平凡自己的话说,“现在的日子有盼头了!"
新闻推荐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发布诚信宣言做负责任有担当受尊敬的企业家
本报记者强继霞报道5月22日,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举行主题为“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追赶超越”的诚信宣言发布暨微电影《崛起》开机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出席并讲话,同时为微电影《崛...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