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子昕报道6月7日,高考第一天,榆林各部门联动保驾护航,志愿服务爱心接送,司机开车不鸣笛……全市上下努力为莘莘学子创造良好的高考环境。
榆林市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9356人,高职分类招生已录取3622人,实际参加考试25734人,共设12个考区、24个考点、876个考场。其中,榆阳区设市一中、市七中、苏州中学3个考点。
加强考试组织管理
“中、省高考安全工作会议之后,市政府、市教育局分别召开高考中考安全工作视频会、考风考纪建设会、考务培训会、督查人员动员培训会四个专题会议,对高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此次高考工作明确“九个不能”底线要求,即不能出现一起失密泄密事件,不能出现一个高考移民,不能出现一例听力播放事故,不能出现一个冒名替考,不能出现一例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引发的大面积集体舞弊事件,不能出现一例雷同试卷,不能出现一个经考后录像回放查处的考生,不能出现一例考试工作人员参与的违纪舞弊事件,不能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高考工作按照职责权限,层层签订责任书,定实、定准、定严工作责任。明确要求县区分管县区长、教育局长、招生办主任和相关部门领导在高考期间一律不准外出,坚守岗位,靠前指挥。
强化试题安全保密
试题(卷)安全始终是考试第一要务。榆林市各考点按要求加强保密室硬件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市县区对保密室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安全检查,严格把控试卷领取、分发、运输、交接、回收、保管等各个环节,实行24小时值班、夜间巡逻、零报告等制度,做到硬件设施、管理措施、人员配备、检查落实“四到位”,从源头上杜绝失密、泄密事故发生,确保试卷保密无缝对接、万无一失。
强化标准化考点建设
榆林市对各考点网上巡考系统、听力播放系统、金属探测仪、手机屏蔽仪和电波钟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换,确保所有考场、考务办、试卷装订室、监考专用通道处于监控之中;每个考场同时配置了电波钟,并在考前完成了时间校对,每个考点由1名副主考全面负责监督司铃和播音。
目前,视频监控图像清晰、传输通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
重视涉考队伍选拔培训
榆林市各县区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精心筛选了政治过硬、认真负责的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教师。组织实施了三级、四级培训,让涉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掌握考试各环节操作规程,做到不参加培训不上岗、不明确职责不上岗、不掌握规则和程序不上岗。
“在考试过程中,如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考试工作人员,该调换的调换,该通报的通报,绝不姑息纵容。”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加强考风考纪工作
榆林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考前就组织考生参加诚信考试动员会,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形成“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舆论氛围。
高考期间,90余名督查人员分布在各考区、考点,全面做好检查和督导工作。全面加大对违纪作弊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对替考、有组织的群体舞弊等严重考试违规行为,坚决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强化服务保障工作
“全市集中开展了打击销售***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强化电力、交通、医疗、食品安全保障,实行高考期间交通、环境噪音、无线电管制和气象信息等方面服务。”市招办工作人员介绍。
高考期间,教育部门加强对涉考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组织管理。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扰乱考场秩序,危害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疏导和管制,确保考点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顺畅、快捷。工信、无线电管理部门在考点周边实施无线信号监测,对异常信号进行干扰和压制,对准确定位的信号源,及时破获,坚决打掉。建规部门加强城区施工单位监管,确保考试期间考点周边在建工程项目一律停止施工。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对流动摊点的监督管理,确保考试期间考点周围没有商贩叫卖声及商铺喇叭声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子昕报道6月2日,为进一步学标准、找差距、补短板,促国卫复审达标,榆林市召开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专题调研暨培训会。会上,国家级创建专家武文就榆林中心城区承担的市容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