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患者的亲人 光明的使者 ——记榆林市第一医院眼科医生陈媛媛

来源:榆林日报 2017-10-14 09:42   https://www.yybnet.net/

陈媛媛为患者做裂隙灯检查

文图/本报记者 白永林

——2017年9月,在省医学会第三届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中,她以“这些年玩手机玩出来的眼病”为题的精彩演讲荣获二等奖。同月,她被市卫计局推荐参评“中国好医生”。

——2017年6月,在西北地区第一届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届非直属附属医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她荣获一等奖。这是该院首次荣获省部级一等奖。

——2017年延安大学西北地区青年教师选拔赛中,她荣获一等奖。

她就是榆林市第一医院眼科医生陈媛媛。

现年33岁的她,2008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业,取得全日制硕士学位,是榆林市唯一考入英国留学的医生,明年将赴英留学。该院医务委员宋增艳说:“陈媛媛不仅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位医学教师,更是一位全省科普使者。”她以“救死扶伤、仁心仁术”为天职,以“为人师表、倾囊相授”为己任,恪尽职守,大爱无私,深受院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赞许和景仰,素有“媛媛女神”之美称。

“你是孩子的大恩人,我们祖祖辈辈感谢你!”

长期置身临床一线,无周末、节假日,一年四季,年复一年,陈媛媛唯有医院、唯有患者、唯有学术。

2016年6月的一天,她收治了一名患有右眼角膜穿通伤、眼内炎的重症患者小蕊(化名)。小蕊刚满6岁,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只得由63岁的奶奶抚养。这个女孩在家里玩铅笔时不慎戳到了右眼球,断断续续哭闹了几次,奶奶也没有当回事,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能滴眼药水。”后来,孩子的病情逐渐加重,四五天过去了,眼睛红得更厉害了,眼泪不停地往外涌,于是急忙带到了一院。

了解了病情后,陈媛媛说:“角膜穿孔,就是老百姓说的黑眼仁被穿破了,会非常疼、怕光、流眼泪。”当夜,陈医生就给小孩做了眼部常规检查和化验检查,禁食6小时后,凌晨做了右眼角膜穿孔修补术,给予抗炎治疗。

小蕊的父母智障,无收入来源,前些年因举债求医,家境十分贫寒,连孩子的手术费都补交不齐。陈医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医院申请减免了部分医疗检查费用,实在解决不了的自己掏腰包垫付。

为了缓解孩子的疼痛,她通过百度外卖给孩子买了一份八寸的水果披萨。看着孩子吃得开心的样子,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陈医生和同事的精心治疗与呵护下,小女孩的病情慢慢得到好转。

康复出院的那一天,小蕊的奶奶就想当面和陈医生道别。走到办公室时,见陈医生非常忙碌,就没去打扰,静静地站在旁边等待……

“陈大夫,”老人喊了一声,然后拉着陈医生的手,热泪盈眶、颤颤巍巍地说:“谢谢你,陈医生,你是孩子的大恩人,我们祖祖辈辈感谢你!”

十年来,陈媛媛治愈的眼病患者达6万例。尤其是2016年6月以来,她率先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弥补了全市空白,目前筛查100多例,为眼科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被该院评为2016年度“突出贡献者”。

“不光是医生感动患者,有时患者也让医生感动!”

“陈医生,为人好,医术精!”“陈媛媛,是个好同志!”她的善言善举时刻感动着患者、同事、学生。

2016年12月,一位中年妇女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梅菜扣肉和一包荷叶饼来到一院,声称:“我是来看陈医生的!”当时陈医生正在做手术,她就坐下来等。

原来,这位中年妇女姓张,是一个离婚女人,20多年来带着三个孩子艰难生活,靠为工地做饭维持生计。一天下午,她两只眼睛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了,因为没钱就在家里休息了三天,可第四天还不见好转,就急匆匆来到一院就诊。

经初诊,陈媛媛认为其双眼视力特别差,眼前1米的地方勉强分辨出手指。

详细检查后,陈医生说:“你患了双眼视神经炎必须住院治疗。”可是张姐担心一住院,工作就没了,内心十分纠结。在陈大夫的再三劝说下,张姐最终同意住院治疗。

三天后,其视力提升到0.8,可是不出所料的事发生了:工地老板重新雇了人,张姐失业了。对于一个照顾三个大学生的农村妇女,这无异是晴天霹雳,常常在病房伤心哭泣。

陈医生得知后,把她叫到医办室,告诉她:“有什么伤心的事说出来,哭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张姐就把她从结婚到离婚、从孩子出生到上大学、从打工养家到丢失工作等一五一十从头说来,不知不觉就是五六个小时。听了张姐的痛苦诉说,陈医生主动与亲戚朋友联系,动用朋友圈为张姐帮忙找工作,这些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张姐。

陈媛媛回忆说:“那天下午,我连做了三台手术,已是晚上8点多,张姐一直在病区等着,不光是医生感动患者,有时患者也让医生感动!”

从医的同时,陈媛媛还经常走进市福利院、市高新小学、高新第一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广泛宣讲用眼、爱眼、护眼科普常识,让更多的人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爱护眼睛,科学维护身体健康。

多年来,她为人师表,不仅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教会做人的道理!先后为300多名大学生担任指导老师,医德医术让孩子们感动不已。2013级延安大学见习生何旭说:“陈老师把每个患者都当亲人关照!”2014级见习生汪田田说:“感谢老师标杆式的引导,我一定做个优秀的医生、高尚的人。”

“在榆林一院就诊,让我感觉到家的温暖……”

陈媛媛说,榆林有很多外国友人,人地不熟,语言不通,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连病历都无法填写。一个城市的外国人得病了怎么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与社会保障能力。身处中国的外国人所面临的问题很多,身体健康是当务之急,这种需求不容小觑。

Freddy(化名)是个英国人,来榆林任教两年多。今年8月23日晚上,他突然气短、喘息、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医院就诊,但因语言障碍,无法沟通。这时,加拿大朋友George告诉他,眼科医生陈媛媛,不仅精通医学知识,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已经下夜班的陈医生,听到外国友人求助,毫不犹豫地带着患者到二楼大厅办理就诊卡、挂号、充值等一系列手续,认为是呼吸系统疾病,就联系了呼吸科李莉博士。经诊断,他患有“支气管哮喘”,并开具治疗药物。

陈媛媛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Freddy感动地说:“在榆林一院就诊,让我感觉到家的温暖……”并诚挚邀请陈医生当家庭医生。陈媛媛回答:“医院正在执行家庭签约制度。”爽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世界上最美的职业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媛媛说:“当然是医生,因为它拥有最崇高的品德、最深厚的学养、最精湛的仁术。”

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奉献而精彩。该院医务委员杨保兴感慨地说:“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今天,陈媛媛不仅为青年医生医学教学树立了榜样,而且视患者为亲人,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乐于奉献,谱写了医者人生、造福百姓、光明患者的赞歌!”

新闻推荐

e生活 ——说说我的高中生活 榆林高新完全中学 高二1班 李苗苗

插图/张永文《华商报·今日榆林》作文版,面向榆林中小学生征集优秀作文,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平台。投稿主题不限,字数1200字以内,欢迎家长和老师积极推荐!来稿请注明姓名、班级及指导老师姓名。投稿邮箱:4...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国庆文艺晚会2017-10-14 09:42
评论:(患者的亲人 光明的使者 ——记榆林市第一医院眼科医生陈媛媛)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