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航运公司给先进工作者佩戴红花
1982年9月二棉领导给质量日活动积极分子颁奖
全国劳动模范柳州机械厂卢达同志
2004年柳空金牌工人杨敏□记者赵伟翔“卢达,劳动模范,广西容县人,1933年进广西柳州子弹厂当学徒,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柳州机械厂工艺科科长 、副厂长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是第五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30多年来先后主持研制成功1101型汽油机 、70型汽车发动机 、127大马力操舟机等48种内燃机,1956年 、1979年先后获全国先进生产者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上信息人们很快能从“百度”得到,更多曾经因业务获得荣誉的人,在“百度”则查无此人。然而,正如诗人说的“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柳州这块热土上,一代代怀抱着梦想的工人,都在默默无闻地建设着“工业柳州”。过去,他们获得的奖励或许只是一朵
红花 、一张奖状 、一个水壶(或热水
瓶)等,但这些荣誉却往往成为他们迈向更高更强的动力,让他们成为单位的骨干,像一颗颗螺丝钉将“工业柳州”的钢铁大厦牢牢钉稳。后来,工业柳州”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有,从21世纪初开始,获得荣誉的工人开始获得笔记本电脑,甚至小轿车这样的奖励。
这些奖励,或大或小,同样都见证着柳州工业发展的进程,同样都是超越物质层面,成为激励工人前 进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今天,我们选择的这些照片,就是聚焦这些技术拔尖者。他们或是像卢达这样的柳州工业的功臣,或是像杨敏这样的金牌工人,是他们挺起了柳州工业的脊梁。工业柳州”因他们日新月异,现在这样,未来仍会这样!征集启事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历史,忠实记录着柳州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足迹;每一段历史,都是珍贵的记忆,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伟大的柳州工业精神。如果你拥有反映各种不同时期柳州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职工学习生活等情况的历史照片,如果你愿意与大家分享,请跟我们联系,我们将让这些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成为柳州工业博物 馆记忆的一部分 ,并有选择地刊登在本报。有意给柳州工业博物馆捐赠或有偿提供老照片的市民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821100,或直接跟柳州工业博物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系 ,电话:2831517、2838811。
新闻推荐
刮刮乐彩票马年送大礼 两位幸运彩民先后喜中“探险家”和“跳房子”头奖
...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