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秀翔 本报通讯员 秦崇广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这是一些边远乡村农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无奈感慨。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卫生目标,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百姓也能共享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在及早防范或治疗中为未来的健康减少一些遗憾?作为全区乡村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试点县,从2009年至今,容县在探索中创新、前行,创造了致力保障农民健康的“容县模式”。
创新:新建村卫生所产权归“国有”
【新闻镜头】8月5日,容县罗江镇大石村卫生所。年轻女医生黄月坤轻点鼠标,桌上电脑和视频录像设备与镇卫生院的监控系统即时联网,镇卫生院医生同步即可监控村卫生所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收费情况并可实现远程网络会诊。
八组60岁的李超容大妈抱着孙子站在一旁,腰杆笔挺。大妈患腰痛病已经10多年,钱没少花。几天前吃了黄医生开的中成药,腰痛竟然消除了,她想问问医生,要不要再吃药巩固一下。“卫生所离家近,我再也不用弯腰忍痛去镇、县医院看病了”。
这个卫生所,惠及全村2800多村民。
【新闻解读】像这样占地100平方米,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健康档案室、药房和电脑等配套齐全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卫生所,至今年年底,容县219个村(街)将全部建起。自治区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谢平说,与往年不同的是,容县在全国率先将新建村卫生所产权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一举扭转了村卫生所易“生根”难“结果”的局面。而县委书记朱向东认为:村卫生所国有化,既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对公众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又前移了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让农民更容易获得优质、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使村卫生所成为农民健康的“守门人”。
为了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程,近年来,容县根据卫生部和自治区卫生厅的总体部署,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利用国债项目、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政策实施的契机,相继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县人民医院、16个乡镇卫生院和72个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的87个中心村卫生所即将投入使用,其余60个村卫生所建设已进入征地阶段,并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村卫生所人员如何配备?容县采取优先选用当地威信较高的村医、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有资格的医务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执业资格人员的办法,并实行绩效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而所有村卫生所,均严格要求做到“四有”、“五统一”。“四有”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诊疗收费有发票,转诊有记录;“五统一”即统一药品和器械管理、统一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财务管理。
目前,容县219个村(街)共有社会医疗机构668家,其中村卫生所219家,医疗点238家,个体诊所117家,村医1050人。
探索:“一元钱”担起治病“大责任”
【新闻镜头】7月12日。罗江镇大石村卫生所。80岁的老人梁秩之身患感冒,医生给他开了3天的西药,经核算,这些药价值12.60元,但梁大爷只需支付一元钱诊疗费。
【新闻解读】连续几年,容县农民“新农合”参合率均超95%以上,今年更是高达96.89%。但该县在统筹参合农民每年的医疗费时发现,有的农户没用完报销额,而有的则不够用,未能真正体现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精神。为了扩大参合农民受惠面,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产生了——今年春,县卫生局决定在大石村试行卫生所“一元钱看病,免费供药”服务。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为稳妥起见,县卫生局和镇卫生院于3月20日在大石村召集群众征求意见。村民们拍手称好,但也有几分疑虑:如果卫生所经费超支由谁买单?一元钱治病能走多远?
6月4日,该项服务在大石村卫生所试行:凡是村里参合的农民门诊报销费用由村统筹使用。到村卫生所看病的,通过电脑确认属参合农民身份后,每次只交1元诊疗费,医生诊治后即可开出3天以内的免费药物。免费供应的基本药物也有规定,目前,该卫生所能供应的药物近100种。如果患者未能治愈,则转至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则按“新农合”规定标准,在病人出院时直接报销。
“一元钱看病”可行吗?罗江镇卫生院院长罗兆宏算了一笔账:大石村村民2800多人,按门诊统筹每人每年30元计算,可筹经费8.4万元。以往村卫生所每年平均诊病两次左右,每人经费约13元。现在年均诊病按5次计算,每人经费控制在6元左右,费用基本持平。通过两个月的试行,大石村卫生所的药费支出完全控制在参合农民每年人均30元门诊统筹费用范围内。
服务推出两个多月来,全村2626名参合村民到村卫生所就医1035人次,比前两个月增加了1倍多。村民小病及时治疗意识大大增强。
这一探索引起自治区卫生厅的高度关注,多次组织专家调研。今年7月,自治区卫生厅、财政厅下发《关于印发广西新农合门诊统筹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原则上按当年扣除风险基金后新农合统筹基金总额的25%-30%安排。这意味着,按照目前参合经费筹措标准,以后参合农民平均每人每年在门诊报销的医疗费用可达60元以上,比目前的30元翻了一番。对此,容县卫生局局长何烈琪充满信心:等条件成熟,这一做法将在全县所有村(街)推广。
服务:稳步提升农民健康水平
【新闻镜头】7月29日,石寨镇卫生院健康档案室。院长梁钢一边翻看居民健康档案,一边介绍建立档案的好处。跟一墙之隔的都峤山医院整合资源后,卫生院主动拓展延伸服务功能,根据档案提供信息,不久前组织了对已治愈出院的10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多形式随访。在指导患者坚持服药,降低患者复发率的同时,又对病患情况进行了新的摸底。
【新闻解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内,容县向农民推出了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农民开展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这些服务均免费提供,有利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之难。
去年以来,该县从县、乡医疗机构卫技人员中抽调700多人到村里,与村医一起对农民进行健康检查,共建立纸质健康档案23.041万份,建档率为35.9%;城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4052万份,建档率42.4%。这些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及时更新。
卫生局长何烈琪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为全县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健康干预和建设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生殖健康等多位一体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依据。这对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意义重大。
6月28日,卫生部考核专家组对容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方便程度、有用、服务态度给予充分肯定。
而代县长吕剑枫却认为,医改的最终成功与否,关键看群众的评价。下一步,随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增加,要相应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完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标准,增加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更多。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陈静通讯员/张雷)5月1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区的柳州、玉林两市,浦北、天峨、容县、鹿寨、三江5县,以及青秀山风景区等9单位,日前获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