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记者在容县容州镇中心学校采访。容县容州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有一大批老师喜爱楹联文化,他们在教学中渗透楹联文化的教学,教学之余,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楹联的写作。正是有这么一群喜欢楹联的老师,为全校开展楹联文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宣传氛围,让学生喜欢上楹联
2012年秋季期,容州镇中心学校开始了“读书育人”为主线的特色办学之路,深受师生喜爱的楹联文化自然成为开展“读书育人”特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伊始,为了让刚开始学习语文的小学生喜欢上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楹联文化,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营造了浓郁的楹联文化氛围,该校领导始终把楹联教学看做是师生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该校校长亲自带领全校的诗词、楹联爱好者及部分骨干教师到开展这项工作较好的学校容西镇思传小学听课;早在2012年11月,学校成立了静雅诗社,引导学生开展诗歌创作的同时渗透楹联的写作;在校园的文化墙开设了六个版面的关于楹联文化知识的宣传板报,定期更换,让学生对楹联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喜欢上楹联文化;利用校本课程《国学》课,开展楹联文化的启蒙教学。
浓郁的宣传氛围,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置身其间,耳濡目染,进入校园就如同进入楹联大观园,楹联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培训师资队伍,大力发展楹联文化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对联于习作,尤其是作诗大有裨益。”当代更有无数有识之士把楹联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而要发展楹联文化,必须有强大的师资队伍。
学校率先成立了国学研究小组。小组组长由喜爱楹联文化的语文骨干教师曹绍娟担任,规定楹联文化为研讨国学研究小组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按学校要求每个学期要上一节有关楹联文化的研究课。
其次,请来了玉林市诗楹学会第三会长罗陆艺为全校老师做了题为《楹联创作方法》的楹联知识讲座;教导处在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计划中规定,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楹联创作的知识,要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教学的具体内容融进楹联文化的教学,以提高语文老师的楹联创作水平。另外,成立楹联文化协会容州镇中心学校分会,经常组织会员开展楹联文化的创作活动,提高了老师的楹联文化素质。
开展丰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在低年级,容州镇中心学校开展了《笠翁对韵》的诵读比赛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利用校本课程——《国学》,开展诵读《笠翁对韵》的诵读比赛,通过比赛,促进了低年级小学生对楹联文化的学习兴趣。
开展“对对子”擂台赛。在语文课或者国学课的课前几分钟,学生之间开展“对对子”擂台赛,由一人当擂主,其他同学攻擂,激发了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也为学生创作楹联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开展书写楹联比赛。每年的读书节,学校都会开展书法比赛,书法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楹联的书写,通过书写比赛,让学生深深地喜欢上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而在每年的春节,都会有该校高年级的楹联爱好者走上街头免费为群众创作书写楹联。
在学生中开展民间楹联的收集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好对联收集到读书笔记本里,然后,利用语文课,开展对联赏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楹联文化的魅力。
开展“趣味对联”的中队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楹联文化的兴趣,该校少先队总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了主题为“趣味对联”的中队活动,活动以讲述有趣的对联故事,吟诵对联为主要内容。各班的活动都举行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楹联文化的兴致。
举行楹联知识手抄报比赛。结合“读书育人”办学特色,在手抄报的比赛中,有时就是以楹联知识作为比赛的主题,通过制作手抄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楹联知识。
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征联活动”。为了更好地普及楹联文化,特别是能更好地利用家长中楹联爱好者的力量,学校举办了有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大型征联活动,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以及全体教师,还有部分家长参加了比赛,共收集到教师作品150多首,学生作品350多首,家长作品10首。比赛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成为该校楹联文化教育的一次检阅。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