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浪潮汹涌,传统媒体出路何在?我们迫切寻求答案,在2015年末,《玉林日报》向读者征询意见,向读者问计办报良策。
为期12天的问卷调查中,或是只言片语,或是不吝笔墨,近9000名参与调查读者的热情与期待,我们能感受到这寒冬里的热度。
《玉林日报》坚持开门办报,向广大读者问计问策,推进党报的新一轮改版。无论变与不变,我们始终坚持党报的职责、党报的担当;始终坚守舆论阵地制高点,引领权威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数据说话:参与问卷调查读者覆盖各层面
12月9日,《玉林日报》向读者征询办报意见,截至12月20日,为期12天。共有近9000名读者参与,收到8636份有效调查问卷,提出了8000多条办报意见和建议。
此次读者问卷调查活动主要从读者的个人情况、阅读习惯、对《玉林日报》的认知与利用,读者对进一步办好《玉林日报》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从中小学生到八旬老读者,从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民、自由职业者,读者学历从初中以下到本科以上,参与问卷调查的读者群覆盖了社会各层面。
我们顺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步在《玉林日报》、玉林新闻网、玉林新闻网微博、玉林新闻微信、玉林日报微报进行。
我们和读者素未谋面,却似相知多时。读者朋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玉林日报》办报的不足,或是如师长般倾心长谈办报良策,给《玉林日报》2016年的改版与创新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给养。
2015年12月9日,在《玉林日报》征询读者意见调查问卷刊登的当天,81岁的老读者阙之宝就委托家人送来了其仔细填好的报纸调查问卷,同时手写了两页纸,附上了对《玉林日报》办报和改版的建议。
“从《大众报》到《玉林日报》,我长期坚持看,一天缺失,第二天就要补上。办好党报,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是重点,报道的深度是读者需要,舆论监督是群众迫切需求。”阙之宝说,《玉林日报》图文并茂,政治性、思想性、趣味性都很强,全家人都争着看。
容县高中的梁坤妮也是《玉林日报》的忠实读者之一,她自己工工整整地手抄了一份调查问卷,同时向本报提出了两点办报不足的地方,以及4项办报和改版建议。“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希望《玉林日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梁坤妮在建议中写道。
读者诤言:党报更要发出“玉林好声音”
2015年,玉林日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报纸改革创新,创建新媒体矩阵,向广度挺进,向群众贴近。
《玉林日报》相继增设了“视觉玉林”、“区域新闻”、“两广七市报业联盟专版”及“南流微评”、“玉林新画卷”等版面和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玉林新闻网微博、玉林新闻微信和玉林日报微报微信用户总数快速增加,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速度加快。
从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读者朋友们最爱看的版面,仍然是“要闻”、“玉林新闻”、“民生·服务”、“视觉玉林”、“旅游”等本地新闻。
党报事业与服务广大读者唇齿相依,办报质量好不好,读者说了算。在863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读者们提出8000多条办报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办好报纸的“无价之宝”。
“编排不用过于方方正正,要活泼点,不要过于严肃,要贴近生活。”读者黄永彤指出《玉林日报》办报不足的地方。
“文字要简洁通俗。照片清晰度待提高。版式不错。当然能与时俱进更时尚更好。”读者黄子藩建议。
“增加对玉林本地美食、旅游景点、地方文化的介绍普及。”读者庞三勇建议加强对本地特色的报道。
“发展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好好从公众号这边突破,然后坚持自己独有的特点。”读者黄婵对微信公众号最为期待。
……
每一条办报建议,都倾注了读者对《玉林日报》的钟爱与期许,更让我们深切感知,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新格局下,广大读者对《玉林日报》的办报质量有了新要求、新期待。
因需而变,因势而变,我们用心聆听每一位读者的真切心声,变成我们前行的动力;珍惜与读者的每一次共鸣,不懈谋变,在《玉林日报》上发出更多更强的“玉林好声音”。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心怀感恩。承载着千万读者的厚望,2016年,我们从“新”出发!
新闻推荐
路政人员在兴业治超站指挥车辆过磅检查。(唐殷 摄)车在画中游。...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