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大型的先进机械进场施工,保证了工程推进速度与质量。
标准化料场、拌合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秩序井然的施工场面。
规范化的卸货、施工。严格施工亮点多多
养护工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全区尚属首次,为此,玉林公路管理局高度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派出精干力量,科学组织,全力以赴,本着服务群众、服务工程、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按照“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原则,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亮点一:标准化料场、拌合场建设,确保原材料分级堆放。根据养护工程施工标准化要求,玉林公路管理局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标准化工作面“分级堆放”标准,在料场、拌合场实行场地硬化,出入道路硬化,确保进入车辆不将泥巴带入拌和站,各种材料、物品分类隔墙堆放,界限分明,设置标识,各种机械、设备在指定区域分类停置,井然有序,保证了各种材料保持干净不被污染、不相互窜料,施工配合比更加准确。
亮点二:同步碎石封层新工艺试用,确保封油层用油均匀。玉林公路管理局在该项目封油的分项工程中首次大规模采用沥青同步碎石施工工艺,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从工艺效果来看,确实比传统沥青洒布机喷油质量效果好,沥青同步碎石施工工艺的路面喷油均匀,碎石颗粒撒布均匀,具有不透水、耐久性好等优点,而且施工进度快,施工后扬尘现象小,实现项目文明施工。
亮点三:级配碎石基层实现“机拌机铺”,压实度指标合格率达99%。施工单位进场伊始,项目技术人员就落实“机拌机铺”碎石基层及满足沥青混凝土“孔隙率”指标制定详细的计划。拌合场生产出的集料拉到施工现场,直接和摊铺机对接,真正实现项目级配碎石基层“机拌机铺”的标准化要求,大大提高质量控制,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弯沉等指标合格率达99%,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孔隙率合格率达90%,养护工程项目合格率指标也大幅度上升。
亮点四:追赶路网施工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施工贯穿到施工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在路网施工中已日趋成熟,但在养护工程中还是个新概念。为了向路网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看齐,建设出精品工程,玉林公路管理局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倡导日常管理精细化,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施工中各个环节,在建设中把粗活做细、把细活做精,确保分项工程均满足技术标准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碰到的每个小问题,都孜孜不倦研究各种解决方案,并建立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将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多渠道、各环节抓好现场管理,一方面从源头抓起,由中心试验室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方面抓好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凝土拌和、摊铺各环节,从拌和站开机到结束,由监理派专人旁站,建设办不定期抽检,保证拌出合格的成品料,一旦不合格品出现坚决废弃,严禁不合格品出场。施工现场始终有“两办”成员现场值班,现场工程师严格监控摊铺料的质量,摊铺厚度、宽度,并根据试验室反馈的取芯和平整度情况,适时调整碾压次数和碾压组合,确保成型路段的压实度与平整度,并由专人负责路面的清洁和成型段落的封闭。
近日笔者驱车在S211线平南至黎村公路,道路平整,行车舒适。很难想象这条公路过去是一条严重破损的道路,然而经过玉林公路管理局组织实施沥青路面大修工程,这条道路成为了玉林的顺畅路、舒适路,得到途经此路司机的交口称赞。
大修工程通过验收
据了解,S211线容县至黎村公路于2007年6月建成通车,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车流量及超载量急剧增多,原路面出现了较多龟裂及破碎等病害,严重地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014年底,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达的养护工程大修计划,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将容县至黎村K99+200~K119+200路段大修项目列入玉林公路管理局年度重点工程并实行标准化管理。玉林公路管理局去年启动项目施工,当年年底S211线平南至黎村公路(K99+200~K119+200段)沥青路面大修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