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米脂县乔河岔乡乡长王建利说:“如今国家政策好了,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很大,过去我们村没有集体的产业,想要资金都不知道做什么。今后有了三年经济发展规划,我们就能更好地争取发展资金了。”
“要不是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忙,我们哪里能拿得出那么多钱来配套……”
他们是资金协调的“联络员”
黄河岸边的佳县峪口镇峪口村,历史上就是集贸聚集地。但近年来,由于农业条件薄弱,村子里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内缺乏生气。
12月17日,当记者来到峪口村采访时,碰巧遇到了市综合执法局的纪检书记王军和驻村干部胡树春再次来到该村仔细考察,制定黄河沿岸砌护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村子坐落在黄河岸边,经常遭遇洪水袭击。为了保障村民们的安全,帮扶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多次与省水利厅协调,终于争取到60万元资金,决定明年在该村启动黄河沿岸砌护工程。
2006年,市综合执法局成为该村的帮扶单位后,拿出10万元,又协调市政研室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该村启动阵地建设工程。村委会主任孙再再说:“如今,村级阵地建设好了,还有文化广场和戏台,村民们平时扭秧歌、唱戏、红白喜事、打太极拳都有个去处了。”
驻村干部牛宏伟说:“从延安至府谷的沿黄公路明年就要开工建设,本来是不经过我们村的,但是我们多次与之协调,主动提出提供配套资金100万元,终于争取到沿黄公路过境。这100万元中就包括市综合执法局帮我们争取到的60万资金。这条宽7.5米的二级公路修通后,对我们村的旅游业、手工业、红枣产业等项目都能起到带动作用。”
近两年来中、省、市每年都投入的涉农资金近30亿元,包建部门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部门优势,想方设法围绕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所包村跑项目,争资金,为相关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并主动向市县区各部门汇报情况,协调关系,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市委办公室牵头负责佳县的帮扶工作,市委办副调研员贺铭说:“为了保证资金到位,市委办在年初、年中、年底三个阶段召开联席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
用孙再再的话说:“要不是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忙,我们哪里能拿得出那么多钱来配套,路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通呢。”
“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型产业”
他们是产业发展的“智囊团”
佳县通镇陈家墕村做手工挂面的历史已上百年,村内134户村民有80%的家户都生产手工挂面,纯手工技艺制作,面条筋道,口感好。但长期以来,村民们都是以家户的生产形式分散生产手工挂面,只有等到遇集赶会时,将简易包装的挂面带出去销售,每捆1斤,每斤售价只有3元钱。
2009年秋季,市煤管站被确定为该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后,便实施了“造血工程”,除投资47万元给该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外,又投资4万元给陈家墕建起百年老陈家挂面合作社和宏富挂面合作社,帮助村里实现产业升级。
挂面合作社成立后,社里用这些资金购买了封口机、纸箱机,注册了商标,并设计了外包装。统一包装后的挂面售价翻一番还多。合作社包装工武延平以前是靠自家生产手工挂面过生活,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后,她来到合作社工作,一个月收入都在两三千元以上。
村支书陈毛新说,现在,全村一天可以加工5吨白面,合作社每天增收5000元。2009年全村农民仅挂面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000元。如今陈家墕挂面都是直接送往超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帮建单位和驻村干部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方面,一直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按照“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培育红枣、马铃薯、羊子、玉米、小杂粮、蔬菜六大产业,实施“四季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培育支柱产业。除此之外,优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培养各类产业大户和能人,并围绕产业发展,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党和国家给农民指出那么多条致富的路子,我要种好地,还要用好地。”
他们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
“要去农村为群众们服务,首先要用党和国家的政策武装群众的头脑,让农民朋友了解国家对他们有哪些优惠政策,所以驻村干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国家政策的播音员。”市老干局干部郭瑞如是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榆林市就启动了万名干部驻村宣讲精神活动。此次宣讲活动,共抽调省、市、县各级各单位干部11872名,深入到全市12县区、222个乡镇,550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有234万农民参与学习活动,参学率达到80%。驻村干部们给村民们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并结合榆林发展实际,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作了详细的解读,为农民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
郭瑞说:“如果只是照政策逐条宣讲,农民们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会越听越糊涂,这就需要我们将政策与实际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读讲。”
为了让农民朋友既能了解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又不耽误生产,广大宣讲干部灵活安排宣讲时间。农时忙碌,他就利用饭后空闲时间宣讲;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他们就上门宣讲;农民秋收开始在家时间少,他们就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神木县利用赶集的时机,在集市上搭建宣讲台,为农民提供农村政策解答和农业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子洲县利用陕北秧歌、陕北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三中全会精神编成秧歌、快板等,走上大街小巷,进入农家院落,向农民进行宣传;吴堡县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歌咏比赛和“四大工程”竣工联欢晚会,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向全县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宣讲的同时,广大宣讲干部十分关心农民的实际困难,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省地矿局干部蒙晓记在绥德县田庄镇毛家山村宣讲时,得知农民田彩芬遭遇车祸,立即带领与会人员赶赴1公里外的事故现场,当看到肇事车辆逃逸、伤者昏迷不醒后,他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多元现金,交给当事人家属,嘱咐家属迅速抢救伤者。
经过广大驻村干部对党和农村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全面、翔实、细致的宣传,农民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群众们建设家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驻村干部们聚民心、合民力、启民智,切实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对此,子洲县双湖峪镇杨大沟村的农民李明智深有感悟,他说:“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种好地,现在明白了,党和国家给我们农民指出那么多条致富的路子,我要既种好地,还要用好地。”
“所有的帮建单位都投身扎进了帮建村中,每位干部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他们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
2006年起,子洲县委书记雒凤翔开始对口帮建子洲县双湖峪镇杨大沟村。当年春天,雒凤翔将县上各个涉农部门召集到该村,召开现场办公会。让村上提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发展什么产业,然后让各部门对口负责解决。
12月16日,杨大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海兴奋地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我们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雒书记给我们争取40多万元修建了环山公路、生产道路和乡村道路,投入27万元搞人饮工程建设,对口扶持我们县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投入资金15万元,县畜牧局帮扶10万元,给我们村购买了白绒山羊。现在全村人均养羊两只以上,全年仅这一项收入就达40多万元。”
横山县殿市镇常园则村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小米、绿豆为主,今年7月起,由市农业局对口包扶,农业局的张世国总农艺师为了制定一套适合该村发展的规划,三赴基层考察了解情况。张世国对村主任常生金说:“老常啊,我答应你,我既然是包了这个村子,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根据计划,明年市农业局将为村里提供最好的玉米、马铃薯种子,提供先进的技术,建起温棚,让村民们在当地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下一步还将着重解决移民们的吃水问题。
包村领导和干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倾听群众的呼声,寻找制约所包村发展的结症所在,从群众反映最突出和群众最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与乡村干部一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解决群众水、电、路、儿童上学和生产、生活环境差等方面的问题。
市规划局帮助榆阳区牛家梁镇什拉滩村设计新农村规划图,省去130万元;绥德县接待办出资6万多元帮助该县中角乡景家沟村建设两委阵地,并出资给该村调回洋芋新品种种子“紫花白”7500公斤,更新种植结构,提高产量效益;市编办组织米脂县杨家沟镇李村圪■村的农民到先进镇、村学习考察,促进农民提高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市农工办一位负责人说:“所有的帮建单位都投身扎进了帮建村中,每位干部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统计数字显示,万名干部下乡包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以来,仅市直部门包村干部就为帮扶村争取或达成意向资金1240万元,项目138个,新修生产道路300多公里,修地1500多亩,打井360眼,建沼气池1150眼,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组织群众造林1500多亩,种草2170多亩,与乡村干部共同解决各类纠纷300多件。
新闻推荐
关于命名表彰2009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 (2010年1月19日)
2009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
神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神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