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榆林 今日横山 今日神木 今日府谷 今日靖边 今日定边 今日绥德 今日米脂 今日佳县 今日吴堡 今日清涧 今日子洲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今日神木 > 正文

守得心中那点纯 沙漠也能变森林

来源:榆林日报 2020-10-24 08:52   https://www.yybnet.net/

墨耘

今年国庆期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票房爆棚、口碑爆棚,其中第四单元的《回乡之路》更是感动了无数人。主人公乔树林坚持治沙初心不改,通过不懈努力,让一个“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沙漠变成了绿草遍地、果树成林的绿洲。故事发生地所在的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在新中国成立后70年艰苦卓绝的治沙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精彩程度比电影更胜一筹,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因为治沙,榆林的沙漠从陕西版图上消失了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治理沙化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榆林境内的沙漠已经被“拴牢”,困扰多个世纪的沙漠化问题在榆林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已经变成“大漠绿洲”,这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创造出的世界治沙奇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与发达国家——以色列的治沙成就相比,就可以看出这一奇迹有多大。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地区超过1.2万平方公里,占一半以上面积,均由沙漠覆盖。虽然以色列农业成就惊人,在沙漠地带种出了众多绿色蔬菜,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的沙漠面积减少量不大。反观榆林治沙成就,70年治理的沙漠面积相当于以色列国土面积,其成就用世界奇迹来形容毫不夸张。更为难得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了一条“防沙治沙—护沙用沙—循环利用”的好路子,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榆林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因为治沙,榆林涌现出了无数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治沙英雄

70年辛苦不寻常,70年坚持见成效。榆林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沙漠绿洲宜居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真正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大逆转。在治沙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治沙英雄,凝结成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续写绿色传奇。

这些英雄中,有孤胆治沙英雄,几十年如一日专心治沙,如惠中权、牛玉琴、石光银、李守林等。也有群体治沙英雄,如女子民兵治沙连、治沙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等。以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例,该治沙连从1974年成立以来,扎根大漠,在艰苦的条件下治沙造林,栽植了33条13公里长的绿化林带,硬是让沙漠向后退了15公里。

这些英雄中,有发挥愚公移山精神的代表。如,被称为治沙“愚公”的郭成旺把治沙造林当成一种信念传递给子孙。35年前,面对漫漫黄沙,他承包了村子周边的沙地,开始咬着牙种树。树木慢慢扎根,挡住了风沙,逐渐成林。如今,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坚持植树造林,将4.5万亩沙地染绿。也有利用新办法综合治沙,取得显著成效的代表。如,张应龙开创了“防沙治沙到护沙用沙”循环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管护面积达50万亩,使过去植被覆盖度仅3%的荒沙变成植被覆盖度65%的森林景观。

乔树林的原型之一张炳贵,改良沙土后种植苹果,还以芦河沙地苹果注册登记,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注册的沙地苹果商标。榆林具有海拔高、空气洁净无污染、光照时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出的沙地苹果具有蜡质丰厚、色泽艳丽、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等特点。截至目前,榆林市沙地苹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苹果为代表的沙地经济作物的优势逐步显现。

因为治沙,榆林诞生了沙漠中不可思议的奇景

代表奇景之一是沙漠花海。

“人间四月芳菲尽”那是南方的特点,在榆林众多县市区,八九月份是最好的季节。因为这里除了宜人的气候、醉人的绿色外,更有迷人的花海。每年这个季节的神木市尔林兔大草原上,上千亩的花海镶嵌在万亩草原之中,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柳叶马鞭草、橙色的百日草等,将这一带的草原装扮得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每年八九月份的定边县,也会被一望无垠的各色花海装扮得五彩斑斓。定边有一处成片花海,面积足有几十万亩,其中粉色的荞麦花、鲜黄的黄芥花、纯白的马铃薯花等交相辉映,辅之高低错落的山峁丘陵地形,一幅幅立体、多彩的田园花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赏花人。

代表奇景之二是沙漠稻香。

现如今,“稻花香里说丰年”不再是江南水乡的专利。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榆林人民硬是把因为“溃沙急流,深浅无定”而命名,榆林最大的境内河——无定河给驯服了、治理了、利用了。当地人民在无定河流域范围内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良田,开发出了4万亩稻田。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老百姓除了种水稻外,还在田里养鱼、养蟹,开展立体化种养殖,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这里海拔高、温差大、日照长、土地弱碱性,为优质稻米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所以这里出产的稻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沙漠变绿洲是奇迹,沙漠出良田则是奇迹中的奇迹。

代表奇景之三是沙漠森林。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在沙漠地带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如今榆林境内早已没有这种惨淡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成片的森林,赏心悦目的绿色。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寒冷的冬季,理应万物凋零、一片黄色的榆林大地,却被众多绿色森林环绕。这一独特的景象来自于以樟子松为代表的常绿植物的装点。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始攻关在榆林种植常绿植物的可行性,经过反复比对,找到了在风沙土壤能良好生长的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随着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人的艰辛努力,榆林的樟子松从当年的一株株幼苗成长为现在的一片片林海,尤其是造出了一个个万亩、数十万亩的樟子松基地,造林总面积已逾150万亩,并仍以每年新增10万亩的规模在扩大。冬季到来时,樟子松等常绿植物坚守着榆林大地的生机与坚韧。

沙漠花海、沙漠稻香、沙漠森林是众多治沙奇景中的缩影,也是榆林特有的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奇景。随着对沙漠治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类似的沙漠奇景将越来越多。

因为治沙,让我们见证了劳动人民的简单、纯洁之美

一代又一代的治沙英雄们在飞扬的黄沙中钻土、种树,一遍遍失败,一遍遍重来,不断改良,把大漠变成了绿洲。他们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坚持,成就了改造毛乌素沙漠的奇迹。很多报道都写到,问治沙英雄们内心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很平凡但很感人——“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看到这句话,不由得我们不佩服他们的简单与纯洁。

或许是亚高原常年洁净的天空和干冷、纯色的大漠环境使然,榆林的老百姓具有与生俱来的直爽与干脆,就像陕北民歌,高亢嘹亮而纯洁;就像陕北说书,简洁明快而爽朗;就像陕北剪纸,清晰大气而色纯。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以他们最简单的想法、最纯洁的心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治沙奇迹。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过三重境界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从一个侧面可说明“纯”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涉世之初,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是纯洁的,这是第一层次;进入社会,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容易迷失自我,这就是第二层次;人生经历到一定程度,不断反省,终于又返璞归真,回归那一份“纯”,而且是内涵更丰富的“纯”,这是更高的第三层次。再看我们的治沙英雄们,在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艰辛之后,仍能坚守那份初心、那份纯洁,其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某周末,我走在榆溪河两岸的休闲地带,看到清澈的河水连接塞外,伸向远方;两岸绿树成荫,绿草茵茵;天上的白云,好似榆林的羊群,在蓝天下恣意徜徉,好一个洁净无暇的所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午散步到落日时分,十分惬意,静静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这一片纯洁。这一片纯洁的景色,彷佛写在大地上的诗,为广大劳动者喝彩,于是不由得凑出几句,权且称之《徜徉》:

无由登古道,漫步探乾坤。

静水流清影,炊烟绕远村。

斜阳入大荒,倦鸟归深林。

寂寂闲门远,泠泠夜色纯。

新闻推荐

身残志坚 怀揣梦想 记陕西敬业奉献好人尚志林

尚志林在工作中文图/本报记者宋艳霞核心提示神木市沙峁镇闫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尚志林,身残志坚,怀揣梦想。为了给村里争项目...

神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神木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遗失专栏 133592018582020-10-16 03:35
评论:(守得心中那点纯 沙漠也能变森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