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兴业新闻 > 正文

探寻250年萧氏传世大宅

来源:玉林日报 2013-11-05 03:37   https://www.yybnet.net/

走进兴业县蒲塘镇石山村石山坡,气势恢弘的座座古宅令人心生仰望,不用旁人指点,通过厅堂里供奉的先人画像,你就能看出这座古宅的主人身份和年代。

10月31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兴业县蒲塘镇石山村石山坡,探寻这些保存完好的传世大宅和它们的神秘往事。

远近闻名的"七进七出"大宅

院中建院,东西厢房相间,古人常用“三进三出”来描述宅子的结构,而在石山坡,记者却看到了一座“七进七出”的大宅。

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往往会从这里开始游览这个古村落。村民首先介绍大宅门前15米的一口古井,这是古人生活取水之地,在200多年前便已存在,直到现在仍能出水。

抬头看去,我们便看到了“七进七出”的萧劲峰祠。记者往里面走去,绕过4个屏风,走到最里间,墙上挂着古宅主人萧劲峰的画像,“瀚忠,字浚忠,小字信郞,号劲峰,1748.11.12—1818.8.12。”

大门口被坐得锃亮的石柱墩仍在,进门院子里的植物生长翠绿,可惜的是最后“两进两出”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部分倒塌,只留下主体结构。

村民向记者介绍,这座古宅为传统的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占地约1080平方米,从附近的居民楼俯瞰,萧劲峰祠背靠石山岭。

除了作为生活的民居,1950年剿匪时,萧劲峰祠还曾用作野战医院,部队指挥部也设在这里,第四野战军403团副团长纪德胜在贵县(现贵港市)受伤后,抬到这里医治无效光荣牺牲,石山坡村马计岭建有纪德胜烈士墓。

转身就能看见“过去”的生活

95岁的村民肖奕秋向记者讲述了众多萧氏古宅以及这座古村落的往事。

萧远坡、萧劲峰、萧绍隆叔侄三人为开基史祖,村里也以这三人的古宅最为恢弘。萧远坡曾任清朝浙江桐庐县邑,萧绍隆未从仕途,与诸叔经营柳州铁厂、陆川锡山、贵县银山,萧劲峰曾任湖北大沼县典司。

原籍广东平远县的萧氏叔侄三人经过此地,看到有山有水,地势平坦,背有石灰岩岭,前有平坦的坡地,因此定居于此,村落座南向北,石山坡也因此得名。

肖奕秋为萧氏第二十一代孙,却为何姓肖?原来以前村里的姓氏均为“萧”,“文革”时进行文字改革,“萧”才简化为“肖”。

“虽然在村里建起大宅传世给后人,但萧劲峰等人却并未在此居住,而是在他们的工作地生活。”肖奕秋老人说,萧氏后代就在这些大宅里生活,其中最大的萧劲峰古居能住100多人,“文革”时大宅里的厅堂和天井曾作为会场,能容纳三四百人就座。

没有经历过大的自然灾害,没有经过战争风雨的破坏,石山坡的众多萧氏古宅得以保存至今,目前仍保留完好的有萧远坡祠、萧绍隆祠、萧劲峰祠、儒林第、肖书绸宅等十余座大宅。

曾经的大院,如今除了少数几间还有人居住外,大多成为祠堂,逢年过节萧氏后代来此祭拜,平时也有村民打扫,厅堂干净整洁。

在宏大的古宅之外,还散落着其他结构相对简单的民居,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古民居都是由大宅衍生出来的。随着后代繁衍增多,大宅里已居住不下,子孙们便在大宅附近建起另外的房子居住,因此形成了古宅群落。

现在仍有村民住在古宅里,走在村间小道上,迎面而来的便是古朴的民居,而转身向后看,还是“过去”的痕迹。

藏头诗显露古人显赫身世

在萧远坡、萧劲峰、萧慕远等古宅的大门,大多有一首藏头诗,显示出这个家族一脉相传的传统和建筑特色。

例如萧远坡祠的“远追祖德,坡殖先畴”,儒林第的“儒雅风流敦夙籽,林泉石径奠攸居”等。

藏头诗不仅是大门的对联,也暗藏着古宅主人的身份。“劲节昭西汉,峰峦峙北僚”,这首藏头诗的头两字便是萧劲峰的名字,而其中的“西汉”,即是石山坡萧氏的祖宗,是曾在西汉时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萧何。

石山坡留下大宅的萧氏先人,大多在朝中为官或从商,才能有此财力建筑大宅。在儒林第古宅里,有一个清朝布政司的牌位。根据历史资料,清朝布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等,为从二品的大官,相当于如今的副省级级别。

萧远坡祠内,墙壁上用木牌写着“长房、二房、三房、四房”字样,当记者一行人纷纷猜测古宅主人是否有四房妻妾时,村民解释道,这是古宅主人有四个儿子,木牌上还写有四个儿子的后代名字。

中西风格的奇怪穿越

石山坡的萧氏古宅大多风格相近,细节上略有变化,但在肖书绸宅,却是典型的西式风格,仿佛让人一下子从中国古代穿越到了国外。

和其他的萧氏古宅不同,肖书绸宅并没有传统的正中大门,而是从一个侧门入内,直上14级阶梯穿过走廊,进入两层结构的大宅。

始建于1940年的肖书绸宅,建筑占地面积324平方米,走进院子便看到西式拱形走廊,窗户为西式花窗,而上到二楼房间,却是明显的中式建筑风格。

为何会在同一座宅子里出现两种风格的奇怪现象?曾住在这里的村民向记者介绍,古宅的主人曾到过国外,回国后建起了如此的中西合璧建筑。因为大宅的主人曾是大地主,新中国成立后,大宅被政府没收,分给其他普通村民居住。

在村里记者还看到有另外两座风格相似的房子,也是中西结合的风格,且都在肖书绸宅的周围,这两座房子是否和肖书绸宅有关联,还是其他村民跟风而建,村民也不得而知。

新闻推荐

晚稻丰收颗粒归仓

近段时间以来,兴业县各地的农民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收晚稻,及时把晒干风净的稻谷归仓。据了解,兴业县今年晚稻共种下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万多吨。(庞宏湛摄)...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竹寻美味[三竹]2013-11-12 03:36
评论:(探寻250年萧氏传世大宅)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