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把工作做好,愧对自己,在道德良心上也过不去……”这是作为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姬涛时刻鞭策自己的一句话。本来是需要被帮助的人,他秉持坚定的信念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责任和精神。
身残志坚工作“马虎不得”
“我是1984年4月,也就是我18岁那年入的党。”说到自己的入党时间姬涛记忆犹新脱口而出。谈及入党时的激动心情,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0年来姬涛在点点滴滴间践行着这样的标准。
姬涛出生在榆林市子洲县周硷镇车家沟村,自小在农村长大,3岁时因一场高烧导致小儿麻痹致残,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作为延安市残联理事长,姬涛在残联工作已经近20个春秋了,从1999年1月踏进延安市残联工作的那一天起,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全身心地服务着残疾人这个群体。
为了帮残疾人群体争利益,姬涛红过脸,粗过脖子,他的工作中没有“得过且过”,只有“马虎不得”。去年,在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建设进程实施意见讨论会中,姬涛积极建言,将全延安市1-3级残疾人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补贴范围,为所有持证残疾人争取到养老保险,其中一级残疾人均享受五保户政策补贴。
都说残疾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但是在姬涛的带领下,去年延安全市共为49425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708万元,为2394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647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标准和覆盖面新的突破。
希望残疾人能做生活的强者
在残疾人中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姬涛在各级政府脱贫政策的扶持下,带领延安市残联先后在宝塔区、洛川、富县、延长、甘泉等地为残疾人送技术、送产业。他们提供种猪、羊、鸡,鼓励675户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建设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370名残疾人就业;对延安市555名自主创业残疾人进行产业、资金扶持。
在姬涛看来,残疾人群体最主要的不是能不能扶起来,而是扶起来之后能不能站得稳。“政府的政策让我们这个群体看到希望,接下来的一切还需要自己努力。如果我当年借着开放政策考进了大学而不努力,走向工作岗位又不上进,那么当年公平开放于我而言只是个零。”姬涛说,要想和别人有一样的待遇,首先要付出和别人一样的努力,只有自己觉得自己不是残疾人了,大家才不会对你另眼相待。
多年来,每次在扶贫工作开展中,他都会真诚地告诉那些残疾人贫困户:要有坚强的斗志和足够的信心去和贫困作斗争,付出努力了,定有更多收获。“我作为延安市残疾人群体的代言人,只希望残疾人做生活的强者。我和他们的心离得很近,他们从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李金蔚 郭伟 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杜娜报道近日,子洲县对10名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此次廉政法规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考试内容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包括党章...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