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作为百花园里的一名园丁,我们不单要欣赏雍容华丽的牡丹、玫瑰,欣赏争奇斗艳的桃花、紫荆,更要欣赏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老师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每一位学生都才能放飞梦想,才能让学生找到奋斗的航向,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摘自杜兆芬教育随笔
秋季的校园,天空云淡风轻,色彩依然绚烂。在充满书香的实验小学校园里,笔者见到了“滕州名师”杜兆芬老师,了解了杜老师不懈追求的成长经历。
1998年,杜兆芬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级索中心小学工作,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工作中的历练,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007年9月,她以全市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考到市实验小学工作,至今已有十四个春秋。十四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与孩子沟通。她也深深感受到,教育应是用真情激发真情,用温暖传递温暖,只要从师者奉献出自己的真情,自己的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必然会收获从教的无限风光。她说,给学生一点阳光,回报教育者的将会是整个春天。
自参加工作以来,杜兆芬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在科技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她深知,要做一名业务精、知识博、能力强的老师不容易。利用课余时间,她开始博览群书,各类教育书籍、报刊杂志成为她忠实的朋友。在教育书籍中,她找到了打开心灵的钥匙,主动去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去开展教学。课堂上她始终会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并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让学生舒展想象创造的翅膀,让他们乐学、会学。有一位小同学写作能力较差,杜老师多加鼓励,悉心指导,让这位同学提高了写作水平,作文后来在《滕州日报》“成长”版上发表。还有一位学生,平时少言寡语,下课总是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再加上她妈妈得了精神病,强烈的自卑使她不愿与人交往。为了温暖她那颗孤独的心,让她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杜老师多次与她谈心,亲热地拉家常,告诉她,老师多么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她的笑脸,多么希望听到她读书的声音。生日那天,杜老师特地买了学习用品送给她,并在日记本上写了热情鼓励的话。就这样,在一次次交流沟通中,杜老师在这名同学心中播撒的爱的种子悄悄萌芽,她开始变得活泼了,笑得灿烂了,学习成绩迅速进入到班级前三名。
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等特级教师的精彩课例,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都深深吸引着杜兆芬老师,她被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所吸引。在名师的启发、感召和指引下,她积极投身到课堂改革的潮流中。进入实验小学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经历了无数次历练,她收获了自己人生众多的教育成果:她所教班级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滕州市先进班集体,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12年获得枣庄市少年儿童书信大赛优秀辅导奖。2006年至2011年连续五年教学实绩为A级。在担任教研组长期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竭尽全力培养青年教师,所带徒弟刘莉莉老师和韩晓慧老师在实验小学三校青年教师赛课中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个人多次荣获枣庄市、滕州市优质课一等奖,所执教课堂在滕州市举行的公开课上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她连续两年被评为滕州市骨干教师、滕州市教学能手。2008年被评为滕州市课改标兵、枣庄市教学能手,2011年被评为滕州市明星教师,先后又荣获了枣庄市优秀教师,枣庄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光荣称号,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承担了省“十五”规划重点子课题的研究,2012年9月,经学校推荐,被评选为“滕州名师”。
好风凭借力,理念当为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青年教师,杜兆芬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地开发学习资源,以新型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认真灵活地与实际相结合,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发现美丽,去播种希望,让牡丹、玫瑰在这里争奇斗艳,也给平凡的小草一席之地,让每一个学生都绽放光彩。
新闻推荐
...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