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走上烹饪之路,到如今三十而立,在秦勇近20年的生涯中,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手精湛独特的技艺,还有那令人钦佩的高尚品质,业内人士都称他为用“心”烹饪的厨师。
特约记者 孙雅雯 文/图
16岁独自去外地学烹饪
秦勇出生在官桥镇前善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人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秦勇也不例外。他是家中长子,性格比较早熟,每天看着父母辛苦劳累地四处奔波,心里就悄悄盘算着,自己能为家人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秦勇结识了一位做餐饮生意的朋友,对方经常向他介绍一些好吃的菜式,每次他都听得蠢蠢欲动,并迫不及待地找到厨师请教菜式的做法,然后回家慢慢尝试。“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一种幸运,你不如把烹饪当成一项事业,闯出一番天地来。”朋友见他醉心于此,便建议他去正规学校进行系统学习。
秦勇被朋友一语点醒。烹饪是一门不错的手艺,不仅他自己感兴趣,而且学成后还能填补家用,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走上烹饪之路,并征得了父母同意。1994年,年仅16岁的秦勇,背上行李,独自一人赶赴枣庄求学,这一学就是近三年。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学成归来的秦勇,在我市一家酒店找到一份大厨的工作。几天相处下来,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基本功扎实,勤快、好学的小伙子,而且他做出的菜式很有特色,尤其是微山湖野鱼、新派鲁菜等,深受顾客好评。没过多久,秦勇被聘请为厨师长,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鼓舞。为了进一步磨练自己的技艺,他每天早起晚睡,并利用休息时间多次赴外地学习他人成功经验。
在不断摸索中,秦勇认识到,想发展就要靠创新。于是,他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厨房钻研,并挺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开发出多款独一无二的菜式。就如他常说,失败是与机遇和回报成正比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已是特二级厨师的他,还被聘请为中国老子饮食文化研究会滕州分会执行会长。
用感恩的心对待工作
如今三十而立的秦勇靠着勤奋在工作岗位上站稳了脚跟。在酒店里,提起他,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不仅因为他拥有一手精湛独特的技艺,更因为他那令人津津乐道的好品质。
秦勇常说,人要时常心怀感恩,乐于助人,这样生活才会美好。2011年11月,秦勇在朋友的邀请下,到新开业的西岗镇金桥大酒店担任厨师长。然而酒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人身伤亡事故,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老板拖欠工资、酒店要垮……面对这些无稽之谈,员工们人心惶惶,纷纷收拾行李打算离开。看到大家心浮气躁,无心工作,秦勇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现在是酒店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走了,是对酒店最大的打击。酒店老板对我们有知遇之恩,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该撂挑子,要坚持到老板将这件事情处理完!”这段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砸在员工们心坎上,大家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并齐心协力与老板一起帮助酒店渡过了难关。
“我们都知道秦勇最爱‘管闲事\’,有了困难,还是秦勇‘靠得住\’。”这是秦勇同事们说的一句调侃话,却也道出了秦勇的人生态度与高尚品格。
秦勇(左)接过老板授予的荣誉证书
新闻推荐
...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