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虎
去年以来,枣庄市交通运输系统平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不断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打造惠民交通,服务城乡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也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6亿元,截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007.09公里,公路密度达175.1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开通了古城旅游快速公交B10线,建成薛城至陶庄B5线,BRT通车总里程达148.5公里,成为全国最长的BRT线网。市交通运输局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月14日,记者跟随采访团,从客运中心到“三区合一”的公交网,所到之处,处处感受到枣庄市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化。
擦亮东大门
实现零换乘
记者来到枣庄客运中心,看到于去年12月25日封底的站房大楼。作为2013年百件惠民实事的建设项目之一,枣庄客运中心的建设将实现“擦亮东大门,实现零换乘”的现代化交通新理念。
据介绍,客运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155308平方米,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83878.84平方米,预算总投资44212.38万元。枣庄客运中心建成启用后,将承担起枣庄通往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60多个地区的客运业务,同时在通往峄城、台儿庄以及东部地区的客车都将不再通过市区,极大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客运中心也将集吃、住、行、游、乐于一体,将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提供给乘客。
与枣庄客运中心毗邻相建的是占地91亩,总建筑面积为15785.28平方米的枣庄公交换乘枢纽,目前第一期工程站房主体、外幕墙装饰工程已经结束。第二期工程将依次进行调度中心,维修车间,加油、加气站,停车场硬、绿化,智能化系统安装建设等工作。该项目将实现普通公交、BRT与长途客运无缝接驳的功能要求,优化市民出行环境,改善市民出行方式。
“三区合一”公交网与
BRT无缝对接
随着“三区合一”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新城区城市配套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三区”境内公交不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薛城、高新和新城区“三区合一”城市公交已于春节前正式开通试运营。
记者在高新区看到,50辆LNG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正根据“三循环、二交叉”线路运行。所谓“三循环”是指102路在薛城范围内循环、103路在新城范围内循环,以及循环于薛城及新城部分区域的101路。“二交叉”则是指从西北至东南及西南至东北方向的2条交叉运行的104和105路城市公交,共设置148个站。
市公交总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三区合一”公交运营后,(下转A2版)
(上接A1版)运营总里程达到116公里,五条线开通之后,能够实现与BRT快速公交的无缝对接和便捷换乘,形成以枣庄行政中心、高铁站、枣庄西站为主节点,辐射各居民小区、商场、医院、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三区合一”城市公交初期网络,“三区”主城区服务覆盖率可达70%以上。
农村公路建设日新月异
去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投资3.11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868.9公里,包括农村公路网化工程586公里,建设扶贫公路102.5公里,县乡道路大中修62.5公里,通村油路改造112.9公里,部队进出口道路5公里。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77公里。
在具体工作中,枣庄市重点实施了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千村扶贫工程、县乡道改造工程和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积极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和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安保设施,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着力提升绿化美化效果,建设畅、安、绿、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18日,记者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获悉,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征集提案504件,审查立案480件,立案率为95.2%。经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取得明显实效。截至去年底,立案提案已全...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