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杨军 孔浩)近年来,枣庄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实施了六大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成果。但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文艺组委员孙作建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枣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孙作建委员说,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理念落后、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管能力落后、没有适时地转变政府职能等问题,他建议切实转变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完善有关政策,营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良好环境;培育社会组织,使之成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积极组织,重点突破。如“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方面是重点、难点,特别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科技成果,用这些先进技术来传播先进文化。
孙作建委员说,从经济投入角度来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枣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减轻财政压力;从管理角度来看,可以有效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简而言之,就是把“专业”的事儿托管给“专业团队”去运作,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宏观管理与绩效考核;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来看,经过综合测算,如果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枣庄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多角度地新增就业2000余人。亦可由此培养出大量的基层文化服务人才,为枣庄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储备有生力量;从其他先进地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运营效果来看,社会力量的合理参与可以创造性应用服务平台,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更能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避免了“政府出钱干,群众围着看”的尴尬模式出现,确实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新闻推荐
晚报讯 (记者 杨军 孔浩)田间露天焚烧秸秆已逐渐成为一大公害,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虽然政府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并不理想。医药卫生、社保组政协委员于春梅近年来一直关注此事,在本次...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