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年之计在于春。4月17日至20日,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顺利举行。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市转型、打造“两大高地”、建设“幸福新枣庄”,实地观摩了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的项目建设情况,检阅发展成果,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压鼓劲,必将对加快枣庄发展起到重要的“杠杆”和“引擎”作用。
枣庄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抓在手里。要围绕煤化工、机床、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发展,认真研究谋划,明确方向、路线图和市场主体,解决好“往哪走”、“怎么走”、“谁来走”的问题。工业转型,项目是支撑,园区是载体。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枣庄转型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人气不足是当前枣庄市推进城镇化的最大问题。要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把握规律、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支撑,做好“兴市”的文章;进一步明确各组团城区功能定位,尤其要做大中心城区,实现差异化发展;深化户籍等配套改革,稳妥推进农民市民化。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新型城镇化之路越走越宽,为枣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枣庄市城市转型已进入深水区,每一项工作都要靠改革去推进,每一个难题都要靠改革去破解。要深化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创新,鼓励和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破解“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要深化其他领域改革,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不断增强转型发展活力。
只要全市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纵深推进“三大战役”,用更多的精力抓落实,出实招、见真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地盯紧靠牢,一件一件地抓实办成,就一定会把枣庄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运永通讯员朱宗峰 “要是没有诺博爷爷的资助,不可能有俺的今天,是诺博爷爷的资助改变了俺的一生……”4月22日上午,在谈到诺博和汉斯两位德国专家时,28岁的山亭区山城街道慈...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