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虎
10月10日,秋高气爽,天空碧蓝。
记者随市环保局到市中区西王庄乡,峄城区古邵镇,薛城区沙沟镇、常庄镇,高新区张范街道,滕州市官桥镇,检查三秋秸秆禁烧工作。所到之处,玉米秸秆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未发现一起焚烧现象。截至10月9日,全市玉米机收全部告捷,其中,秸秆还田面积190万亩,机收秸秆还田率达86%。
新型农机助禁烧
在官桥镇采访时,该镇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利用现有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开展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也推动了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该镇三秋生产已全面完成任务,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99%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枣庄市通过普及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耕耙作业-小麦播种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各环节压茬进行,以种促防,有效减轻了秋季防火压力。
周营镇李庄村支书刘忠美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大旱之年,没想到玉米“神收”,亩产达700余公斤,增产100公斤,这都是秸秆还田带来的新变化。
拓宽渠道抓利用
枣庄市大力推进能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鼓励发展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加工利用、秸秆氨化青贮等项目,催生、扶持、壮大了一批秸秆发电企业:滕州圣宝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秸秆精细加工生产可降解环保花盆、台儿庄区天净秸秆能源有限公司秸秆固化燃料等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近百万吨,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利益、政府省心事、环境受大益的多赢局面。
市中区坚持以政策引导扶持为动力,以提升养殖效益为目标,落实责任、多方联动,使玉米秸秆得到高效利用。西王庄乡全面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收获、窖贮、袋贮、黄贮、包膜青贮等一系列技术,大幅提升秸秆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净化农村环境。
铺天盖地抓宣传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将其作为保障良好空气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合格公共服务产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三秋开始前,市政府专门召开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会议,部署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成立秸秆禁烧工作机构,严格落实帮包制度。
全市各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秸秆综合利用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对秸秆禁烧工作的认识,形成了人人防火、家家防火、场场防火的浓厚氛围。
盯死看牢抓防控
周营镇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召开村级征求意见座谈会、组织生活会上,把秸秆还田作为讨论的一项内容与群众交流,让群众在自我教育中真正实现思想转变。全镇38个行政村,都自发建立党员示范岗和群众义务监督岗制度,党群同心做好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市综禁办成立了6个巡查组,24小时对区(市)不间断巡回检查,各区(市)、乡镇(街道)、村(居)也分别建立了巡查组,全市构建了上有卫星监控、下有人员巡逻的立体监控体系,做到了重点线路巡查不留缺口,重点区域巡查不留空挡。健全完善风险抵押保证金、“严惩第一把火”、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兑现奖惩,有效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开展。
高新区动员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大部门对街道的帮包督导力度,形成区、街、村、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推动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了三秋安全生产和“全程零火点”目标。
新闻推荐
市政府召开第52次常务会议 张术平主持 研究部署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工作
本报讯 10月2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邵军...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