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薛城讯 2017年,薛城区坚持面向群众、服务基层,精心谋划、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全面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翼齐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更好满足了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公共文化服务日趋完善。薛城区提升镇街综合站7处,完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7处(包括贫困村36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为85.5%。农村数字电视高清用户1855户,入户率79%。投资6万元,为30个贫困村补充更新少儿类出版物1.1万册。实现了贫困村文化中心建设和送戏下乡活动全覆盖。 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举办了第四届邻里文化节、第二十届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 邀你一起来”“一年一村一场戏”“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等大量主题性、品牌性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送戏下乡246场,专场演出120场,为农村、社区广场、福利机构共放映公益电影2603场。新增广场舞队50支,培训广场舞翎262名。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已达109家。 文艺精品创作势头良好。张延华、马慧成功入选第四届齐鲁文化之星,蒋新玉、张延华等7人荣获第二届“榴花文艺奖”,评选表彰了第六届奚仲创新奖获奖作品29件。《致未来》等3部音乐作品获国家、省、市歌曲创作奖,剪纸《铁道游击队》等5个作品在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分获金、银奖。《回程票》等3部文学作品发表发行,完成长达6万余字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巡礼图书》,“学习十九大 放歌新薛城”原创歌曲选集结集成册并巡回展演。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对上争取文物保护资金55.5万元,巧姐柳编参加(济南)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史湖烈士陵园和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列入市级红色文化保护展示名单。扎实开展了非遗宣传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创作编排具有薛城特色的文艺作品10余个,并在各镇街驻地、村(社区)、临山广场、万达广场,集中展演了唢呐、鲁南大鼓书、骨牌灯、非遗展示等表演类非遗项目。组织洛房泥玩具、庞庄麦秸手编、缝绣技艺、鲁南大鼓书等手工技艺传承人,在所属镇街开展非遗技艺收徒传艺活动10次。 文化产业获得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天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枣庄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库和山东省文化厅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天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巧姐柳编合作社入选山东省文化创意企业,巧姐柳编合作社入驻山东省“中国文化尚品交流汇”文化平台。 (记者 孙守生 通讯员 李腾)
新闻推荐
尊敬的市民朋友: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自觉远离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新选择。然而,“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