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龙
一部老片子,熟悉的电影演员李雪健,兰考县,还有那浩浩荡荡狂奔怒吼的黄河, 这一切影像都是那么的熟悉,看了好多遍的电影《焦裕禄》,今天我又看了一遍,兰考人民撕心裂肺呼天唤地的哭喊声,终于激起了我心灵深处长久昏睡的那份对生命的真情,犹如聆听久违的老歌,重温着人生追求过的足迹。
电影开始了,无数的人行走在黄金般铺就的沙梁上,送别一个人焦裕禄,哭声痛贯心肝,呼唤响彻天地……
这个悲怆的景象猛然间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读过的一首诗,内容模糊的记得几句,想了一会,还是没有想清楚。电影情节逐步展开,当看到人生天地间最后一幕时,起伏激荡的心终于按捺不住了,想搞清楚事实的我掏出手机搜索了起来,输入了那几个词句,没有找到,手机的电量已经亮了红线,我没有放弃,又重新输入搜索,这次找到了:
人 生
原野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找到了,就是这首诗,和笔记本上抄录的一字不差。久违的一首小诗,让我寻找了很久很久,犹如迷茫的航船寻找到了灯塔,好似雾霾中的心灵终于看到了阳光明媚的蓝天。记得还是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期中考试表彰会,给我奖励了这个塑皮笔记本,这是学校奖给我的最漂亮的一个本子,我倍加珍惜。就在这个本子上,我一丝不苟地抄下了这首诗,也抄写下了少年纯真的梦,一颗追求进步的心。后来,这个笔记本我一直带在身边,陪我到天水上学,伴随激励着我完成了四年的中专学业。在临近毕业时,我怀着豪情壮志在同学们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对未来的憧憬:去迎接光芒四射的理想!意气风发地揣着我心爱的笔记本回到家乡高台县参加了工作。
面前的生活就似一张白纸,任凭20岁的我勾绘蓝图;也像个万花筒,在我眼前展示着不一样的真假,还有是非与善恶之花。生活的多变,工作的忙碌,曾经心爱的笔记本渐渐被我遗忘丢失了。最近几年,每次回老家时,总要翻箱倒柜地找一遍,可找了六七次还是没有。每次找不到,心中就增添一份怅惘,一种莫名的残缺,久久萦绕心头,不能释怀。在烦闷之时,常常独自来到大湖湾之畔,在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的湖面上划船击桨,让心绪随着身后滚滚波涛而远去。弃舟上岸,登上崇文楼顶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祁连山,仔细寻觅山脉间可见到的仅有的那块洁白无瑕的冰雪——摆浪河21号冰川,那块稀缺的冰雪像镶嵌在西南山顶一块洁白无瑕的宝玉,又像一朵永恒绽放的白色雪莲,在浅灰色的群山里,历经千万年,用乳汁滋养着河西走廊生生不息的儿女。每一次的仰望,都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成为我精神的至宝,重塑着我少年纯真多梦的心,勾起无数美好的回忆。
祁连无语,弱水西流,无数青春岁月已被合黎山外的黄沙层层淹没,少年豪情也被呼啸的北风吹散无影,而印象最深的一首小诗,经年累月在记忆的长河中却无法复原,重拾昨天的心情也越发迫切。时至今日,再次观看《焦裕禄》的时候,这种迫切的心情促使我在互联网上搜寻。这个春天宁静的夜晚和很早以前的夜晚没有什么不同,走在空阔的大街上,月色依旧,晚风习习,但是隔着二十多年的人生路往回看,再美的夜色也不免有些苍凉,现在的我已不是那个翩翩少年,唯一共同的只是两个时空下的心灵对《人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人活着,该是怎么个活法才好呢?蹉跎一生,游戏一生,认真拼搏奋斗一生,为理想信念坚守一生。无论怎样的活法,我们都得承认历史唯物的规律,终将大化于天地。可是焦裕禄走了,他诠释的是一种崇高的活法,他如同祁连山的冰川一样毫无私心的把大爱奉献给了人民;吴荣先走了,他展示的却是卑下低微的生命。这首小诗,就是焦裕禄人生的最好写照,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兰考人民的眼泪就是焦书记收获的至宝。
今天再次仰望焦裕禄,才明白要坚持一种信念是多么的不易,懂得真正的幸福是多么的不易,也才真正明白焦裕禄是多么的伟大!有人说,当理想倒下的时候,生命将不再崇高。焦裕禄是一个一生都高举理想大旗的人,他崇高的生命永远需要我以及更多的人去仰视、去学习。
(高台县南华镇政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延荣 ***工作中,高台县南华镇依托绿色蔬菜产业园,按照“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农村抵押担保贷款+贫困户”的思路,放大富民产业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富民产业为基础、担保贷款为支撑...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