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变化】羊台山下放牧人
本报记者 张学明 通讯员 王晓霞
一口辘轳井、一群骆驼、几间土坯房,勾勒出了一幅简单的生活图景。
初冬,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临泽县板桥镇境内的羊台山,寻访山脚下世代以养骆驼为生的放牧人。
羊台山曾是临泽向东至包头、绥远,向北至漠北,向西至居延海的必经之路,距离板桥镇约15公里,是合黎山中造型奇特的孤立山峰。相传羊台山曾为苏武牧羊之地,又传唐僧师徒曾在羊台山晾晒经文……古老的传说,给羊台山平添了几分神秘。随着交通逐渐发达,“驼运”淡出历史舞台,但养骆驼的传统却世代沿袭下来。
“我家耕地少,养骆驼是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已有120头了。”板桥镇板桥村村民王希玉家的放牧点就在羊台山脚下。
在放牧户们看来,放牧骆驼是件相对“清闲”的差事,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因缺水“归家”的骆驼饮水,隔三差五到山里清点自家的骆驼。“雨水、雪水多的年景,外出觅食的骆驼常常1个多月都不回家。为了区分辨认,我们都会在自家骆驼身上做记号,骆驼常年在深山,谁进山看见落单的骆驼,都知道是谁家的,会打个电话告诉一声。”王希玉告诉我们。
如今在羊台山,年龄最小的放牧户是位“80后”,年龄最大的,就是王希玉71岁的老父亲。“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家家都安装了太阳能集热板,晚上还能看电视哩。”王希玉说。马国芳也是村上较早的放牧户。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一头骆驼只能卖300多元。如今行情越来越好,一头骆驼连驼毛都可以卖到近万元,相当于种了3亩玉米制种田。
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守着一口辘轳井,守望着口渴时“归家”的骆驼……这样年复一年的日子,枯燥而单调。而这种单调,硬是被这些揣着致富梦想的放牧户坚守了下来。
新闻推荐
临泽县全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冬日,临泽县银先绿色农业示范园内的反季节葡萄喜获丰收,走俏市场。今年,临泽县全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建成向前、东柳、友好等10个设施葡萄专业村,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3...
临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