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秉珍杨建刚
盛夏时节,走进山丹县陈户乡盘山村,只见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庄周围,新盖的小康房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道路两旁,一座座新建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个昔日的贫困村,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如今成为山丹县扶贫开发成果的有力见证。近年来,该县以增加收入为核心,改善条件为基础,能人带动为动力,培育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现代设施农业、舍饲养殖、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通过“三西”扶贫开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共争取扶贫资金5223.65万元,推进了山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该县结合联村联户、能人带动、新农村建设试点等重点行动以及产业化扶贫和集中连片整乡推进等扶贫项目的落实,及时将上级下达的减少贫困人口任务分解落实。着力安排产业化扶贫、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覆盖,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至目前,全县实施扶贫项目116个,贫困人口从69379人下降到24250人,72个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98元增加到3862元,增长114.8%,贫困乡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该县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门致富技能,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人均年增一千元”的“五个一”目标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深入实施“1369”全民创业工程,大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培育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以旱地谷子、红提葡萄、双孢菇种植、肉羊养殖和劳务输转等适合沿山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切实提高群众收入。目前,扶持贫困村新建红提葡萄大棚260座、双孢菇大棚680座、养殖暖棚1020座。新建旱地谷子连片示范基地4个,种植面积达1.3万亩,种植农户增收均达1000元以上。与此同时,以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依托,对贫困乡村群众开展“菜单式”、“互动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劳务技能、阳光工程,农村实现技能等培训及“两后生”培训在项目区全覆盖。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养殖、种植、务工技能等各类宣讲720多场次,培训班360多期,发放科普资料4万多份,培训贫困乡村及移民区劳动力3.6万人(次),40%的贫困乡村农民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去年以来,该县将扶贫开发与全省双联行动相结合,至目前,已有18个市直单位,187个县直部门、单位与全县11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有2590名市、县领导、干部与全县110个村、2718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完成各类帮扶项目156项,落实项目资金1.62亿元,构建起了政府主导、部门帮带、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翟继宗)山丹县着力构建内外流通、竞争有序的劳务输出机制,至7月底,全县输转劳动力6.1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7亿元,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20人。今年,该县坚持“能人带动、转型跨越、量...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