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阎自伟陈露胡秉珍
土地流转面积连年翻番,从2万亩攀升至25.6万亩;50多名能人创办经营实体,130多名能人斥资盘活商贸资产,30多名在外地工作及创业的山丹籍能人帮助招商引资4.8亿元;80多名能人参与土地流转经营,16名县外创业致富的山丹籍能人返乡兴办中小企业17户,40多名外地客商在冶炼化工、煤炭贩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投资2、3亿元以上;6万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4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在能人创办的企业和各类经营实体中务工经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一个曾经在贫困边缘挣扎的县城在一个能人带动的战略指引下,在一群胸怀创业梦想的能人带领下,在20万群众携手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缔造中,共同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让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宏伟梦想离他们越来越近。
“1369”。在山丹,无论是在能人带动战略这个创业平台上有着“赫赫战功”的致富带头人们,还是田间地头满怀致富热情的农民们,这个数字总能出现在他们的“致富经”里,出现在他们畅谈美好未来的期望里。在他们看来,这个数字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把实现百姓增收致富,开启山丹新里程的“金钥匙”。你不得不好奇,是怎样的四个数字让这个城市的经济在短短几年间有了质的飞跃?
对于这个数字,山丹县最早提出能人带动战略的县委书记赵学忠是最有发言权的人。“‘1369’全民创业工程,是深入推进能人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1’,就是在县境北部走廊川区规划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的能人创业长廊,依次布局商贸流通区、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型工业园区和生态保障四个功能区。‘3’,就是建好万亩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三个能人创业示范基地。‘6’就是先行扶持建强六个规模以上企业,培育更多的全民创业示范龙头企业。\‘9’就是扶持建设九个乡镇农民创业园,为农民搭建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平台、试验平台和创业平台。”在赵学忠看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山丹来讲,能人众多、能人经济发达,是山丹最大的优势,也是山丹推进科学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在对县域经济有了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能人带动战略、“1369”全面创业工程才能显现出如此强劲的发展动力。
2009年,该县立足能人众多、能人经济发达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出并确立了“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和“1369”全民创业工程。同时,依托省级新农村试点项目,通过搭建“能人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创业园示范平台,积极探索把项目、土地、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扶持措施打包,向基地和园区倾斜,吸引县内外能人和农民投资创业,走出一条节水、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之路。一时间,能人聚力,全民行动,一股强大的发展合力如一双有力的“推手”推动着山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转二版)
新闻推荐
张掖市与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召开商务座谈会 就山丹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李保平黄泽元出席
李保平黄泽元出席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