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山丹县立足各种创业人才众多的优势,制定出台《山丹县能人助推***行动实施方案》,确定1263名能人与2674户、7848名***对象进行结对,进一步激活能人要素,挖掘能人潜力,放大能人效应,找准能人优势与***的结合点,瞄准能人与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利益焊接点,趟出了能人助推***的特色之路。“非常6+1”——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能人带动精准脱贫的生动表述。
创业能人+贫困户
“家里没有其他收入,跟着村里的能人干点轻体力活,一天能挣80元,现在已经干了4个多月,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四千块钱,日子好过多了。”陈户镇范营村六社村民张菊花的丈夫因病去世,女儿在酒泉上卫校,儿子上初中,家里的日子过得艰难。自从她家被定为***户后,她被吸纳到村上的能人王曾林的工地干活,缓解了家庭困难。
位奇镇汪庄村劳务能人李文喜无偿为孤寡老人卓成香修建了危房,老人提起这事感动地说:“我没有儿女在身边,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关怀,是村里的能人给了我很多照顾,日子才能过下去”。
在山丹县,能人结对帮扶贫困户的例子很多。李桥乡把能人扶贫作为推进***的有效举措,积极引导贫困户与致富能人对接,全乡71户***户中,已有17户43人通过引荐随致富能人赴异地务工,有9户19人通过与能人签订帮扶协议开展结对帮扶,让缺乏技术、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出路。大马营镇新墩村、马营村、圈沟村和霍城镇双湖村、西坡村在能人大户的带动下,走上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致富路子,新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吸纳贫困农户近400户,贫困户生产技术得到提升,自我发展和增收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合作组织+贫困户
专业合作社是该县能人帮扶贫困户的重要增收平台。霍城镇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旺联合本村9户致富能人,成立了天力马铃薯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共同闯市场,共同创家业。既实现了土地统一流转经营,又解决了合作社生产基地用工和贫困户务工就业问题;既实现了合作社与贫困户组团出海,又解决了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和合作社规模扩张难的问题,最终达到抱团发展,协作共赢的目的,趟出一条“合作社+贫困户”***的新路子。 (转二版)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翟继宗)国庆节后第一天,山丹县立即召开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再次深入集体学习市委书记毛生武在市委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层层传导压力、提升党性修养、统一思想...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