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万国博览会,莫高窟45窟壁画。受访者漆子扬供图
1400年前的农历六月,甘肃山丹焉支山下摆起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宴”。
“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 《隋书·帝纪》中的这个“上”,即那位毁大于誉的隋炀帝杨广。“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便是后世口中的“万国博览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原帝王在甘肃境内亲自主持的重大政治经济盛会。
■ 本报首席记者 雷媛
大业五年的那次出巡
大业五年(609)正月的一天,隋朝陪都洛阳城的城门次第打开,巍峨的皇城里走出了浩浩汤汤的千军万马,大军护卫着戴王冕着衮服的隋帝国年轻的领袖杨广一路西行。
“隋炀帝一生8次巡视,这一次西巡河西是第四次,也是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漆子扬熟稔历史,说起隋炀帝西巡河西这一段如数家珍。
当时刚40岁的隋炀帝登基不过5年,这个崇尚秦皇汉武的年轻帝王率领他同样年轻的帝国,一路向西,沿着丝绸古道去开拓他的宏大抱负。
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培红眼中,西部是当时隋帝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域。“当时隋朝的北面是突厥,隋与突厥多年征战不断,在这里发展贸易无疑有限,而隋的东面是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沿渭河,越陇山,离开洛阳3个月后,隋炀帝和一行文武百官、宫女后妃、僧尼道士、舞乐演员进入了今天的渭源县。据《隋书·帝纪·炀帝》记载:夏四月壬寅,高昌、吐谷浑、伊吾并遣使来朝。乙巳,次狄道、党项羌来贡方物。
隋炀帝是从青海前往张掖的。
“陈兵讲武”。这是隋炀帝取道青海后再奔往张掖的目的所在。漆子扬解释,在青海乐都,隋炀帝向当地羌人夸耀自己的军事才华,并下令调遣元寿、段文振、杨义臣、张寿等率大军从四面合围吐谷浑余部,战事历时月余,吐谷浑除可汗伏戎等数十骑逃脱外,几乎全军覆灭,仙头王率领十余万人归顺隋朝。
在坊间的隋炀帝无外乎“恶名远扬”,一直以隋唐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冯培红说,站在历史观的角度,其个人对这个帝王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冯培红直言不喜欢隋炀帝的父亲杨坚,和杨坚的小气、内敛相比,他更喜欢杨广的大气。“从青海取道前往丝绸古道张掖,这是有他(隋炀帝)的国家性的战略考虑的。不仅仅出于军事和贸易的目的,还有政治的。隋炀帝即位后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军事战略、文化繁荣、外交发展等角度出发,开始对河西走廊进行战略性经营。”冯培红说套用现在的话来说,隋炀帝的大气是一种站在国家主权完整的战略高度上的气概。
冯培红说,也就是在此次西巡河西中,隋炀帝宣诏设置西海(治地在今青海共和县切吉塘一带)、河源(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鄯善(今新疆若羌县、汉代楼兰国)、且末(今新疆且末县)等四郡。此四郡的设置是我国疆域史和民族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隋炀帝第一次将青海全境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并再次将新疆东部纳入隋朝管理。“隋氏之盛,极于此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亦对隋炀帝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据《隋书》记载,在收服了吐谷浑十余万人之后,隋炀帝并不罢休,继续遣左光禄大夫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等追击逃亡的吐谷浑王,不料“皆遇贼死之”。
六月初,从张掖扁都口穿越60公里的险隘峡谷大斗拔谷时,隋炀帝率领的十余万人,在逼仄崎岖之路上遭遇大风雪。“风霰晦冥,士卒冻死者大半。”《隋书·炀帝纪上》如是记载。有野史说,隋炀帝同行的姐姐也被冻死于这一场大风雪中。
“经过三四天的艰难跋涉,隋炀帝以超常的胆识和惊人的气魄穿越这道鬼门关,他要向西域彰显大国君主不畏艰险的威风,显示自己同汉武帝一样具有征服一切困难的雄才大略。”漆子扬说。
焉支山下的风云际会
那一场盛会是在焉支山下的观风行殿举行的。
焉支山,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又作燕支山、胭脂山、删丹山,因产大黄极佳,又名大黄山,系祁连山支脉,位于山丹县东南40多公里处,水草丰美,山上长满红蓝花,也叫山丹花,是制作胭脂的上等原料。据《汉书·匈奴传上》,因单于皇后号阏氏,汉语音译为焉支、胭脂,于是称红蓝花为焉支花,山因此而得名。焉支花花粉和花瓣鲜红欲滴,是汉代匈奴妇女天然的化妆品,一度失去焉支山的匈奴人,曾无限伤感地悲叹:“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盛夏的六月,焉支山的焉支花开得正艳。
就在隋炀帝抵达焉支山的七百多年前,西汉帝国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不知置身于焉支山的隋炀帝是否也会想起了《史记·匈奴列传》中的那一场伟大战事?
“隋炀帝选定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并召见宴请西域王臣,有他的政治意图,说穿了也就是谁对抗中原王朝,匈奴、吐谷浑就是样板;谁拥戴归附中原,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的礼遇就是楷模。”漆子扬分析道。
宴会大厅观风行殿是隋炀帝行宫的一部分。据《隋书·阎毗列传》,殿内臣阎毗“从幸张掖郡”。漆子扬分析,由此可推测焉支山行宫大概由阎毗负责搭建。行宫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帐三部分组成。《隋书·礼仪七》:其中六合殿也就是观风行殿,可容纳数百人,可见当时宴会场面十分宏大。
宴会开启的那天,踌躇满志的隋炀帝亲临观风行殿,在这个偌大殿堂里盛陈着众多的文物。“究竟当时展出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我们相信展品足以震撼西域王臣的灵魂,他们通过展品深深感受到一个文明绵延不绝的中原帝国是何等强盛与富足。”漆子扬说。
史载,展览会不仅仅限于物品的展览,同时还有盛大宴会及舞乐、杂技表演。隋炀帝在观风行殿设宴款待各国王臣,但宴会并非简单地吃肉喝酒,隋炀帝不会错过这一宣示自己外交方略的绝佳机会。他有意安排带头献地、带头在道左三呼万岁的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在临近自己的殿上就坐,以示皇恩的浩荡,而其他二十七国国王和使臣则陪列殿下。宴会席位的细节安排显然隐藏着隋炀帝的深谋远虑,他利用这一礼节告示诸国,只要臣服中原王朝必然会得到优厚的回报。宴会结束,隋炀帝赏赐诸国王臣。可以想见来自玉门关外的西域领袖们是如何的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觥筹交错之中,心满意足的隋炀大帝为诸国王臣举办了专场歌舞演出,特意演奏了来自印度、西域、朝鲜等地的《清乐》、《龟兹》、《西凉》等九部音乐,并演出了汉武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杂技“鱼龙漫衍”。
《隋书·炀帝纪上》曰:戊午,大赦天下。
盛宴举行三天后,龙心大悦的隋炀帝便大赦天下,宣告免除陇右地区的赋税徭役一年,他经过的地方免除两年。随后,他又在文武大臣和诸国王臣的簇拥下,效法秦皇、汉武封禅泰山的礼仪,以君临天下的气概登上焉支山峰顶,祭祀天地神灵。
“这次万国博览会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耗资之巨,史无前例,让西域王臣领略了中华礼仪的典雅威严,目睹和感知了中华帝王的大国风采。”漆子扬直言隋炀帝这位被中国历史所不齿的暴虐骄奢、能文能武的君王在西域人面前给汉武帝之后的中原帝王挣足了面子。
随着观风行殿里袅袅香烟的渐渐散去,历时一周的华美盛宴就此缓缓落幕。
裴炬“献图”隋炀帝经略西域
敦煌莫高窟曾出土了一件大业五年六月十五日的《甲具弓箭勘验牒》文书残片,记述了当时弓箭武器的管理非常严格,这恰恰是隋炀帝在张掖驻跸的时期,说明整个河西走廊当时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高度戒备是必须的。从吐谷浑到西突厥,隋帝国之前的十多年乃至隋帝国建立初期,这两支北方部落对河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打劫河西走廊的中西商队,并充当中西贸易的中间人,甚至控制互市交易,对丝绸之路构成重大威胁。
隋炀帝巡幸“不太平”的河西打算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想法萌动于何时?
到这里,一个叫裴炬的人出场了。
史载,早在大业元年,吏部侍郎裴炬就接受隋炀帝诏命,到张掖监护贸易时,就利用一切机会深入调查河西各地的地理、政治、风俗、文化、商贸等,寻找契机接近胡商,建立友谊,全面收集西域44国的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王公庶人的服饰形制等详细情况,标绘成图,简述自敦煌到达西海的丝绸之路三条通道北路(伊吾路)、中路(高昌路)、南路(鄯善路)各有禁带的状况,以及三条道路相互连接的情况,撰成《西域图记》三卷,进献隋炀帝。
“《西域图记》是一部了解隋代西域的重要文献典籍,可惜后来亡佚。”漆子扬说。
在漆子扬眼中,裴炬乃一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他在《西域图记》中紧紧抓住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心思,在书中极力赞扬隋炀帝的恩威,引导激励他应该早下决心大规模经略西域。”《隋书·裴炬列传》中记载了裴炬激励隋炀帝的那些话:“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诸蕃即从,浑、厥可灭”……
果不然,胸怀大志的隋炀帝看到《西域图记》后,欣喜若狂,决定经营西域,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悉数委任于裴炬,并先后两次派他去甘州(今张掖)掌管互市,主持中西贸易。
一直以来,漆子扬认为隋炀帝巡幸甘肃打算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想法大概萌动于此时。
焉支山下的那场帝王盛宴,究竟都吃了些什么?
“驼峰、驼蹄。”
这是兰州财经大学教授、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高启安根据当时丝绸之路上流行的吃法分析推测的。“这两种食物是河西走廊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珍贵食品。”高启安根据他多年来对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分析,驼峰有可能是烘制的,而驼蹄多是烹制的。
无酒不成席。除过葡萄酒之外,高启安认为盛宴上还会有“肉酒”。“根据宋代的诗词记载,肉酒这种酒的表面上有一层脂肪,喝此酒时需要温酒,以化解表面的那层脂肪。”高启安说肉酒是隋唐时期一种特殊的酒。
肉酒现在几已失传。就像焉支山下那一场华美的帝王盛宴,都被时间带走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啊。”每每置身于焉支山,遥想起一千多年前的那场帝王的盛宴,漆子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新闻推荐
陌上书会·陇原行音乐诗歌朗诵会陌上书会公众号LOGO45个微信群,两个QQ群,线上人员8000。成立刚刚满两年的陌上书会已然“庞大”。“陌上”何解?陌上问道、道在书中;陌路相逢,以书会友。作为一...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