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猷远
近日,在山丹县祁店村乡村大舞台举办的“相约魅力祁店,寻找乡村记忆”冬至民俗文化节反响强烈,具有山丹浓郁区域文化特色的“倒老爷”和“牛娃子饭”在此次文化节上进行了还原再现,新浪、凤凰、搜狐、中国新闻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刊登转载,这是山丹县稳步推进“乡村舞台”建设,注重发挥乡村舞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综合功能的真实写照。
部门联动抓建设
该县成立***文化场所和“乡村舞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委出台的1+17***建设方案,整合资金、人员,实现了建设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了强大合力。按照“有则优,无则立”的原则和“有主题、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有制度”的建设标准,全年新建“乡村舞台”24个,13个***村“乡村舞台”全部建成,配备图书1600册,累计建设总数达到67个,并为这些村配备了价值34万元的锣、鼓、擦、户外音响等设施设备,建成14个村电子屏、文化长廊,70%以上的村组建了文艺社团,成员达1100多人。全县累计投入***文化场所和“乡村舞台”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
舆论造势抓引导
该县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乡村舞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方式方法和工作成果,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方位宣传报道农村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在《甘肃日报》、《张掖日报》等媒体刊登“乡村舞台”建设稿件25条,在《华夏文明导报》刊登了4000多字的专版文章,使全县“乡村舞台”影响力不断扩大,建设热情不断高涨。
丰富活动抓使用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县乡村注重发挥“乡村舞台”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特别是对13个***村进行文化扶贫、精神扶贫、智力扶贫。把文化下乡、农村公益性演出节目搬上“乡村舞台”,将农民文艺社团自编自演的节目请上“乡村舞台”,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引导群众通过民间小调、歌曲演唱、广场舞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文化活动300多场次,使群众从“站在台下看”变为“走到台上演”,真正成为了“乡村舞台”的“主人”。同时,该县组织部、宣传部、教育体育局等成员单位还将优秀党员、“书香之家”、“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与“乡村舞台”结合起来,宣讲先进事迹,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文化活动唱道德、赞好人、传文明,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素质。
建好机制抓管理
探索建立县、乡、村分级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县上制定出台《山丹县乡村舞台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乡村舞台的功能定位、职能职责、人员经费及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乡村舞台”建得起、用得实。探索“百姓舞台·开心广场”文化活动和管理使用模式,借鉴星光大道模式,以“乡村舞台”为基础,指导各乡镇、村积极开展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挖掘培养乡土文艺人才,层层开展周赛、月赛、季赛,为草根百姓提供展现才艺、传播文化、学习提高的舞台。
现如今,日益活跃的“乡村舞台”已逐渐成为农村弘扬先进文化的播种机、快乐老乡的加油站和地方优秀文化活态传承的主阵地。
新闻推荐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认真履职尽责,狠抓责任落实。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多次约谈基层党委书记。对我县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二是坚持强基固...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