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山丹县大马营镇坚持产业富镇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加强引导、着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相继培育出红提葡萄、香菇、孕马血清、奶驴等特色富民产业,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全面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小蘑菇:鼓起群众“钱袋子”
大马营镇地处祁连山北麓,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植物生长期短,先天性的自然劣势,致使该镇大部分老百姓只能固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种植大麦、青稞、豌豆等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传统农作物,导致农民群众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如何打破这一局面?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外出考察,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全镇干群立足实际,将沿山冷凉的气候劣势变为优势,大力发展设施食用菌产业,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相继建成马营村和新墩村两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成双孢菇种植大棚60座。新墩村种植户赵鹏太,以前10多亩承包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就收入几千元,现在他管理种植的两个双孢菇大棚,一座棚一年下来就净收入2万元多元。2015年,该镇经过观摩考察,从市内兄弟县区引进了效益更好的香菇产业,并与张掖金泰现代农业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格局。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香菇产业大棚15座,同时,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香菇产业发展,贫困户利用自家闲置房屋种植香菇,由公司统一负责收购,已有36户贫困户参与到香菇产业发展之中,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设施葡萄:让群众尝到了“甜头”
春节前夕,花寨村红提葡萄示范园区,处处可见来来回回拉运葡萄的车辆、忙忙碌碌的群众,从葡萄棚内传出的笑语声,使园区内显得格外热闹。2012年,该镇立足花寨村独特气候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红提葡萄产业,建成红提葡萄大棚100座,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所有的葡萄苗木已全部挂果上市,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色鲜味美的良好品质,赢得较好的市场口碑。种植户赵英太说:“我们的葡萄只使用农家肥,我们园区的葡萄平均价都在7元钱”。优良的葡萄品质,为种植户们带来了良好经济收入,也让老百姓尝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同时,该镇还积极培育了下河村杂果林示范园区,建成高标准林果大棚80余座,栽植培育优质杂果苗木3000余株。
特色养殖:开创群众致富“新路子”
以前,在该镇大部分老百姓的眼里,毛驴就是用来拉运车辆的牲畜,再无其他用武之地。如今,该镇窑坡村的老百姓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昔日不起眼的毛驴已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得力“帮手”。2015年,该镇从新疆考察引进了特色养殖——奶驴产业,在致富能人高峨的牵头下,建成了窑坡村千头奶驴养殖基地,并与新疆花旗奶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奶驴所产的奶,统一由花旗奶业收购。高峨详细算了一笔养奶驴的经济账:“一头驴一年大概能产300至400斤奶,一斤驴奶30元,养驴奶毛收入近1万元,另外,一头小奶驴可以卖到2000元,一张驴皮能卖1000多元,减去人工、草料和其他费用,一头奶驴一年下来最少可以收入5000多元”。同时,该镇积极扶持培育了绿壳蛋鸡、长白山野猪、七彩山鸡等特色养殖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建刚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山丹县精简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立足便民服务这一工作重点,建立市民大厅,将各类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都集中到市民大厅统一办理,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