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利江
“滴水贵如油,年年为水愁。”这是昔日山丹县霍城镇西坡村农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全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仅将涓涓清泉送到了千家万户,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西坡村老百姓的心头。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地处山丹县东南隅的偏远小山村,走进村民张玉凤家中,看见老人正用自来水洗菜做饭。她说:“以前吃的涝池水,涝池里的蝌蚪都在漂,人们就挑着、抬着吃涝池水。一到冬天涝池水被冻成冰块,村民把冰块打来化上吃,现在有了自来水太方便了,既干净又卫生,真是为我们解决了多年吃水难的大问题。”
今年,张掖市计划修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项,解决民乐、甘州2县区、12个乡镇、7.46万农村人口及58所农村学校、1.32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至目前,工程总投资7356万元,按照批复建设内容全面完工,受益区群众全部用上清澈安全的自来水。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项工程,也是张掖市重点推进的民生水利工程,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克服了一切不利因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市水务局副局长张谦说,“张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位多、覆盖广、战线长,各村自然条件不同,在施工阶段既涉及占地征地、管线铺设,又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因此工程建设头绪非常复杂。”
十年,弹指一挥间。自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截至2015年底,张掖市共建成集中连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1项,完成投资6.6亿元,解决全市6县区、60个乡镇、750个村、22.66万户、88.5万农村人口和439所农村学校、14.49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保证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为***、精准脱贫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劳务输转,按照平均每年每户节约劳动工日40个计算,年增加家庭收入4000元以上,节省医疗费约600元左右。
张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束了部分农村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黄汤水”的历史,不仅消除了他们易患氟骨症和肠道传染病的隐忧,还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回好了,我们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放心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水质安全问题了,也不用水缸存水了。”霍城镇西坡村一村民说。几年前村上有些人家盖上了宽敞亮堂的大房子,而且还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和热水器。可是因为没有自来水,用洗衣机时,只能用桶拎水往里灌水,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洗衣机、热水器能真正发挥作用了。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民住房改造,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相结合,农户购置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房前屋后栽花种果,促进了庭院经济和家庭养殖业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翟继宗 2015年,山丹县位奇镇马寨村七社村民陈琰玉的裕民农牧专业种植合作社枸杞种植基地种植的枸杞大获丰收。“2015年产果量达到8吨,纯利润已超过10万元,而且这才是第二年采摘,每亩收入...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