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继宗张燕
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出……精心培育的增收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村级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家园,山丹县东乐镇农民——
隆冬时节,走进山丹县东乐镇,通村道路干净整洁,集贸市场人声鼎沸,大棚内红提葡萄挂满枝头,各村文化广场上,老人三两对弈,大妈欢快舞蹈,用该镇五敦村村民刘佩香的话说:“现在日子过得红火,大家心里美着呢。”
富民产业鼓起“钱袋子”
以前提起东乐,人们首先会想到缺水,而缺水也成为制约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严重缺水的实际,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节水高效富民产业,现在,葡萄、西班牙甜椒、油用牡丹、旱地黑谷子等纷纷在该镇“安家”了。
走进该镇山羊堡村农户钱丽家的葡萄大棚,又大又红的葡萄映入眼帘,女主人钱丽正在给顾客剪葡萄称重。钱丽是村里的致富女能手,在镇上大力支持下,她于2011年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建起2座葡萄棚。
“镇上很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贷款,免费提供葡萄苗,农民科技指导员还定期来查看,我的棚前年开始挂果,一棚产3000斤,年收入2万多元。”钱丽笑呵呵地说。许多山东、山西的顾客直接来装箱购买,除此之外,去年她还在淘宝网陇美商城出售葡萄,每斤卖到8元钱。
产业脱贫致富已成为群众共识,目前该镇共建葡萄棚41座,年产值达100万元。
依托土地流转,钱丽去年流转200亩地种植洋葱,年收入20多万元。“我计划今年继续总结经验种好葡萄,同时再流转150多亩地种植洋葱。”钱丽说。
该镇积极鼓励农户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去年发展玉米制种基地3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亩、套复种饲草基地600亩,建成西班牙甜椒、旱地黑谷子等特色农产品连片种植示范基地2个。同时,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发展规模养殖户25户,规模饲养量达到650头(只),建成后院养殖暖棚260座。
文化建设丰富精神家园
采访当日午饭过后,该镇五敦村八社的文化广场上一场篮球比赛正打得火热,围观的村民纷纷加油助威,好不热闹。
五墩村是该镇有名的劳务输出村,每年输出劳务730多人,有焊工、瓦工、工程师、司机、缝纫机工等,劳务收入达1646万元。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村文书马文斌介绍,去年,该村采取群众集资、政府投资方式筹集资金31万元,在三社、八社新建文化广场2处,占地2300平方米,配套建设文化长廊、凉亭等,已投入使用。
“现在有了活动的地方,我们有时间就会来这里放松放松,打打球、跳跳舞,还可以去书屋看看书。”该村村民张强林说。
不仅是五墩村,去年该镇多渠道筹资140万元,在城西、十里堡等村新建小型文化广场4个、篮球场5个,新建社文化活动室4处、16间。全镇目前共建成全民健身中心1处、文化广场11个、篮球场20个,文化体育场地正在向社一级延伸。
“现在有了文体广场,路平整了,路灯也装上了,村里人茶余饭后有了去处,村民相互之间可以多交流沟通,村风文明和谐。”村主任赵东旭说。
新闻推荐
路易·艾黎,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自此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60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全部无私地献给...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