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山丹县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始终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根本保证,动员组织各级力量聚焦***、服务***,以组织优势凝聚扶贫合力、激发内生动力,配强***的“关键力量”,形成了“支部带富、党员创富、群众致富”的党建扶贫新格局,推进了基层党建与***相融互动。
“党员干部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工作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山丹县委书记刘晓云说。
***工作启动后,该县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68名,组成1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到贫困村长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从全县102名技术骨干中遴选了26名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精英,联系指导13个***村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依托已建成的市、县级培训示范基地,建立“乡土人才超市”便民服务中心8个,吸纳各类“土专家”“田秀才”320名,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学用科技、发展生产,较好地发挥以农教农的作用。至去年底,该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500人减少到973人,脱贫7527人,贫困发生率由5.56%下降到0.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27元,增长11.4%;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10元,增长74.2%。县、乡、村三级全部达到省上确定的脱贫验收标准,全县整体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去年,村上帮助我们进行了危旧房改造,还通过在焉支山景区搞旅游服务业带领大家致富,现在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大马营镇中河村农户曹松说。去年,该村积极协调,通过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到焉支山景区、农家乐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村建档立卡的77户237人脱贫69户2O9人。
该县围绕提升村班子的战斗力,大力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全县110个行政村中能人型村干部有293人比例达89%,实现了“启用一个能人、聚集一批资金,汇集一批技术,凝聚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形成了能人创实业、带动群众创家业的***大格局。同时,以“支部+”为平台,把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着力打造“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公司”“支部+电商”的党建助推扶贫新模式。先后有45个党支部与26个合作社、14个协会、5个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建立了相互融合发展模式。
走进位奇镇新开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砖瓦房,村上电商服务点、金融服务点等一应俱全,肉羊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县上加大了对基层党组织的投入,提高办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该村党支部书记钱万舜说。
该县切实加强贫困村“双高双强”型带头人队伍建设,13个贫困村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达38名,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农村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转。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将村干部工资从8000元提高到1.2万元,今后五年逐年增长1000元,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制定《关于开展困难党员帮扶行动的实施意见》,为148名因病因灾致贫的特困党员发放救助资金5.64万元,为18名有创业意向的困难党员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3.4万元。按照新建10万元、改建5万元、装修2万元的补助标准,完成13个***村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和改扩建工作。
新闻推荐
山丹讯山丹县清泉镇把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采取科学规划、示范引领、技术支撑等措施,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铺轨修路”,全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扩量增效。 ...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