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初夏时节,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只见房屋崭新整齐,道路干净整洁,处处花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多种脱贫模式,扶助贫困户和贫困村发展生产,农民脱贫之路越走越宽。整村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生态观光旅游……一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该镇逐步形成。
昔日的张庄村分散在山脚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土地撂荒现象严重,种植效益低下,贫困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该镇整合项目资金150多万元,实施张庄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通电、通水、通路,靓化、绿化环境,修建暖棚羊舍、渠道等配套设施,使张庄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当年项目区479户1597人直接受益。
自***活动开展以来,该镇通过贴息贷款推动、优惠政策促动、养殖大户带动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180多万元建设高效畜牧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5个合作社和8户农户入园发展养殖业。至目前,全镇新增畜牧专业合作社15个,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12.8万平方米,羊存栏达19.2万只。
“真没有想到,我也有自己的产业了。”在寺沟村香菇种植大棚内,贫困户刘佰成正在忙着排放菌袋,忙的不亦乐乎。去年年底,投资150万元的寺沟村香菇产业园已有12座香菇大棚投入运营。该产业园由政府扶持,贫困户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在产业园经营香菇大棚,而菌种种植销售都统一管理,这样大大减轻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困难。该镇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结合科技扶贫项目,重点对贫困户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部分贫困群众已成为“产业技术指导员”。目前全镇已集中培训贫困户1000余人次。
如何有效的利用土地,让地生金,范营村农户王学功有他的致富经。早些年,王学功一直在外务工,今年,他紧抓***产业发展时机,选择回乡创业,在几番考察后,他承包了800亩土地,搞起了特色种植“实验馆”。“今年,在镇党委的沟通协调下,我和德农农副有限公司签订了食葵、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合同,另外还种了高原夏菜、茼蒿等,我还打算在园区周围发展养殖业,这样种植的秸秆和剩余的蔬菜就是饲料,而羊、鸡的粪便又可以当种植肥料,可形成循环绿色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致富。”王学功说。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中药材、食葵、马铃薯、特色林果等特色产业,建成1号农民创业园和高效畜牧示范园2个园区,做到镇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通过产业这座“桥梁”,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精准对接,不仅有力助推了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贫困户有了发展产业,真正实现了***、精准脱贫。
新闻推荐
山丹讯“‘四融\’平台极大方便了农户,转账、汇款、取款再不用东奔西跑,就像银行搬到了我们家门口一样。”在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中国农业银行金穗惠农服务点上,正在转账的种植户王玉琴笑着说。这是...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