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陈明
耿公清社区的污水处理站
随着“两新”工程建设的加快,一大批农村新社区拔地而起。这些社区人口相对集中,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却因远离市区,污水不能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积极推广生态环保污水处理新技术,改变过去农村污水横流的局面。如今,在莱芜市的很多农村社区,农家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潺潺清流,并实现了中水回用,村民用这些水灌溉苗木、浇花、冲马桶。
一村清水向河流
一座小巧的水泥房子,周围有七八个盖着铁盖的污水处理池,掀开一个铁盖,里面有数百个小塑料球来回翻滚,经过它们的处理,流出来的污水就变成涓涓清流流进了村里的小河,这就是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的污水处理站。
村民杨翠霞在村里开了个小饭馆,谈起村里的污水处理站,杨翠霞脸上堆起了笑容。据她介绍,自从有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后,再也不用愁污水往哪儿流。她家小饭馆的厨房里专门铺设了一个下水通道,直接连着生活污水处理通道。“每天用水跟城里人一样,地上再也没有积水,非常干净。”杨翠霞说。
记者走访了数户村民,他们家的污水处理情况跟杨翠霞家相似,家家的浴室、厨房和院子都有生活污水流出口,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通道。通过污水处理通道,流向污水集中处理站。
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再通过沟渠流向村边的小河。“处理过的水既可以浇地,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反正是干净的水。”村民们说。
去年7月份,郭家沟村的污水处理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0方,完全能满足整个村的日常需求。郭家沟作为农村社区,由于离污水处理厂较远,如果铺设管道,费用将十分巨大。为此,郭家沟村因地制宜引进了生态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仅需要一块50平方米的空地就能完成日常污水处理。“以前污水都流到大街上,夏天街上都是蚊子。现在好了,你看这条臭水沟都成小清河了。”居民刘翠美很满意现在的居住环境。记者看到污水经过处理后流入一个水池中,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清澈透亮,没有任何异味。
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接轨”城市。
生活用水循环利用
“这根蓝色的进水管里流的是中水,我家平时冲马桶、浇花、涮拖把等都用这里边的水,不光省钱还环保呢。”3月24日,在莱城区张家洼街道三星嘉苑小区居民吕瑞杰的家里,记者见识了中水“上楼”冲马桶的妙招。
三星嘉苑小区配套安装了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由排污管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物净化形成中水,再通过供压设备和控制系统输送到居民家中,实现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
记者随同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了体验,进入进水口的浑浊污水散发着明显臭味,而排水口处的水明显水质清澈、无异味。在三星嘉苑小区,每户居民家里都有自来水、中水两块水表和两根管道、一个切换开关,根据需要“换水”:冲马桶、拖地板用中水,洗菜、洗脸用自来水。居民家里从面盆、菜盘流下去的水,汇入小区中水回用站,和收集起来的雨水一道处理成“中水”后,再送到各家各户。三星嘉苑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每天处理生活污水36立方米,可满足小区128户448人的冲厕及小区绿化需要。这“中水”来得挺不容易,小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设备,经过三级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中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的要求,然后再经过压力供水系统和用户管道系统回用到每个家庭。
今年,莱芜市将建设项目中的中水回用纳入审查和验收内容,并要求市内所有新建的大型宾馆以及文化、体育设施和居民小区等都要与中水回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外地人争相“取经”
“农村村镇之间距离,通常都是几公里、几十公里,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大范围铺设管网,成本太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莱芜市的22个农村社区通过应用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技术实现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数量和规模均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7月份,全省36个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市、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局长、村镇建设科科长100余人,来莱芜市现场参观了农村社区的污水处理模式。
莱城区方下镇耿公清社区有1000多口人,建成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100多吨。参观者来到这里,见生活污水经过众多微生物的团团“净化”,流出的是一股涓涓细流。这些处理后的污水又实现了循环利用,一部分用来浇花,一部分用来刷车……高青县建设局副局长孟庆进说:“这种处理模式真好,污水进,清水出,安装简便,还能中水回用,太适合我们农村社区了。”惠民县建设局村镇科科长马吉军说:“原以为这种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会很大,没想到是埋在地下的,上面还可以绿化,真不错。”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生活污水处理,“脏、乱、差”现象大为改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也在日益改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改变了一些农村中长期存在的陈规陋习,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尚敬鹏)为进一步减轻城镇居民医疗负担,莱芜市将调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新政策自今年12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待遇都有所提高。...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