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加班加点赶工期 (通讯员 李海明 石硕峰)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并把城镇化战略作为新一年里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这对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作有了保障,才能“吃上饭”、“吃好饭”,农民才有机会长期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
临近年底,国家统计局东营调查队联合东营市科技人才市场、黄河口人才市场开展了专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13份,回收205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调查显示,东营市农民工工资收入不断提高,但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岗位技术含量低、职业缺少规划等不利因素普遍存在,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和全市的城镇化步伐。
工资收入不断提高
前段时间,网上有人晒农民工工资,有些网友竟然羡慕农民工的高工资。的确,近年农民工工资有了显著提高。
从月收入水平来看,有0.5%的农民工收入在5000元以上,3%的农民工收入在3000元—5000元,40%的农民工收入在2000元—3000元,36.5%的农民工收入在1500元—2000元,19%的农民工收入在1200元—1500元。
96%的农民工表示,这两年收入有所提高。调查的所有农民工收入均超过东营市最低工资标准每月1240元。工资的上涨,让更多农民工看到了留在城里买房、定居的希望,也为他们继续为这所城市的发展拼搏、苦干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所处行业调查中,20%的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企业工作,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交运物流、建筑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就业的农民工均超过10%。农民工就业集中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往往准入门槛较低、上手较快,看似不起眼,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从调查情况来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慢慢超过了第二产业,物业管理、物流快递、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社会服务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有序运转,创造机会让农民工留在城市发展,不仅对农民工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对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职位技术含量低
在对农民工从事职位调查中,61.5%的人为普通工人,如饭店传菜工、物流行业快递人员等,大多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15%的人为技术人员,如建筑工地的木工瓦匠、车间的焊工等,集中在工地、车间一线工作;有9%的人从事管理工作,7.5%的人是个体老板,4%的人是行政人员,还有3%的人从事销售工作。
总体上看,受职业、自身学历和技术水平所限,农民工在城市的谋生能力还不强,在没有背景、没有房产的情况下,落户安家难度非常大。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东营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605元,虽然近几年农民工工资涨幅较大,但收入达到职工平均水平的仅有2%。
工作很苦很累
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工作时间较长,休假较少,这让农民工很少有业余时间去接触、感受城市生活,除同事外,鲜有机会与其他人交往,有些人虽然在本市打工多年,对东营却知之甚少,总是以“异乡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和打量这个城市。
工作稳定性差
在东营期间,49%的农民工表示已经换了4个以上单位,24%的农民工换了3个单位,12%的农民工换了1—2个单位,只有15%的农民工一直没有更换工作。
工作频繁变动,一方面,社保的转移、接续难度很大,部分打工者因为流动性大、转保续保程序繁琐,主动要求用工单位不予投保,把应缴社保费用计入工资发放,养老金达不到累计年限,农民工到了一定年龄,在城里“无依无靠”,最终也会离开城市;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过多,城市管理会面临考验,特别是东营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快速扩张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民工流将会对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冲击。
(记者 刘剑)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东营日报记者孙洪滨)1月4日,记者从东营市有关部门获悉,为减轻参保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从2011年1月1日开始,东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