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联户、第一书记驻村、基地富民工程……当前,一场扶贫奔康攻坚战正在高青县田镇街道全面展开。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我们将举全街道之力促进贫困村脱贫奔康,确保早日实现‘一年脱贫、两年致富、三年赶上\’的目标,打赢这场攻坚战!”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忠对记者说。今年以来,田镇街道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主题,以“百优创建”和“百村万户扶贫奔康”工程为契机,巩固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建和发展互助并进的良好格局。
“百优创建”拓宽群众致富路
“这几天正批量上市,我这2亩葡萄能产7000斤,每斤20元,年利润能到十几万元。”6月2日,司家村村民谢花看着眼前密匝匝的葡萄,心里乐开了花。她告诉记者,村党支部书记司继儒指导她发展大棚葡萄,让她走上了产业致富之路。
今年以来,田镇街道继续巩固和扩大“百优创建”活动成果,加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黑牛产业“倍增工程”、农业标准化基地“六千工程”、“基地富民工程”,整合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标准化种植,规划建设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力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村风文明好的小康村居。
“百村奔康”开启发展新局面
该街道8个贫困村由市、县选派了8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他们采用“1+4”的模式,即每个“第一书记”都由一名包管区班子成员、一名管区书记、一名村支部书记、一位包村干部配合,研究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出谋划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小高村第一书记金立新积极协调,为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新建了办公场所,同时,联系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建成了占地350亩的有机葡萄基地;西官庄第一书记刘永光协调资金3万余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灯、改建了办公场所;市检察院为胡家村协调的800亩土地整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同时,他们畅通“贫困村建设规划优先提报、建设项目优先落实、村干部优先培训”三条“绿色通道”,“部门+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正在形成。
“结对帮扶”探索奔康致富新路径
“义东村,李世亮,家庭年收入3800元,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贫困原因:缺技术。”5月29日,在义东村贫困户李世亮家,街道干部李雪峰拿出随身携带的“干部联户、结对扶贫”民情日记本写到。
辖区内489户贫困户,在县直有关部门和街道机关干部等300名干部的帮扶下,围绕解决生产和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谋划制定脱贫致富的好点子、好项目,真正实现了“解民忧、济民困”,整体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