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奶牛一天要吃四五十块钱的饲料,原奶收购价低于1.5元/斤,养殖户根本不赚钱点击查看原图进入12月份以来,各大品牌乳品纷纷提价,平均涨幅在8%以上,对于原因,乳企多解释为是原料奶收购价格大幅增长造成的。作为“原材料”的原奶产量及价格到底如何,原奶涨价对乳企和养殖户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全国奶牛优势区、山东省奶牛养殖大县淄博市高青县进行采访。本专题文/图记者孔蕾通讯员吕正涛淄博报道
一年多赚十万
在高青县田镇街道正理奶牛场,养殖户张瑞堂正在挤奶车间排队,“现在原奶的收购价大约是两块钱一斤,比前两天又涨了点儿。”张瑞堂记得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原奶的收购价就开始呈现上涨的趋势,“5月份的时候一斤大概是1.55元,现在一斤基本上在1.95-2.1元。”
老张所在的养殖场,现有20户养殖户,近400头奶牛,有两个挤奶车间,分别供给两个品牌的乳企,“谁给的价格高,就上谁的挤奶车间去挤奶,”养了十几年的奶牛,今年58岁的张瑞堂心里有一笔账,“2002年,原奶八毛钱一斤,人工费一人一天15元,现如今原奶才两块钱一斤,人工费却涨到了一人一天200元,再算上饲料的成本,原奶要是卖不到1.5元一斤,养奶牛就会赔本。”
事实上,乳企接连抬高收购价格,像张瑞堂他们这些养殖户,已经感受到了原奶“抢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从2002年开始,张瑞堂养奶牛至今已经有12个年头了,目前养着21头奶牛,“一头奶牛一天产奶三十五六斤到四十来斤,”张瑞堂算了算,“一头奶牛一天产奶40斤,一天要吃40元的饲料,按原奶收购价2元一斤算,一天纯收入40元,而二季度每斤原奶才1.5元,现在比二季度每头牛每天多赚20元,要按这个情况算下来,一头牛一年能多赚6000多块钱,我这21头牛,一年就多赚12万。”
高青县丙申奶牛养殖合作社是该县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也是这个县养殖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目前存栏奶牛5000头,有6个挤奶车间,日均产原奶25吨,与国内两家知名乳企签订了长期协议,形成了固定供销关系。此时也正沐浴着原奶涨价的春风,负责人田丙申介绍,目前合作社出售的原奶在2.15-2.5元/斤之间,“与二季度相比,一斤奶最多能上涨1元。”
眼下,原奶价格不断上涨,仅一个月时间就从每吨3800元~4200元上涨到5200元~5400元。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光明乳业、三元股份、蒙牛乳业、伊利股份等乳企都将于今年12月开始新一轮产品提价。
一个季度增加200多头奶牛
上个月,与张瑞堂同村的老王,以一万八千元每头的价格,从外地买回了十几头正产奶的奶牛,一下子让整个奶牛场沸腾了。原奶收购价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长了三成多,很多养殖户坐不住了,打起了“增加产能”的算盘。张瑞堂所在的奶牛小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新购进奶牛近20头。“照目前价格看,一头牛一天产奶40斤,卖80元,刨除饲料等费用40元,能赚40元,十头牛就赚400元,有赚头。”田丙申分析道,原奶价格的上涨给养殖户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提振了信心。11月份,丙申奶牛养殖合作社申请到银行贷款500万元,其中,有400万被养殖户申领用来新购奶牛,他所在的合作社三季度增加了200多头奶牛。“我们村有48户,原来家家养奶牛,现在还有20户养的,每家有七八头,多的有30多头,”正理村村主任张洪臣介绍,“从目前这个形势看,大家养奶牛的积极性会提高,奶牛数量也会增加。”据高青县畜牧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高青县奶牛存栏量3.6万头,日产奶380吨,比2012年存栏量增加了0.28万头。
不过,在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的同时,田丙申却不无担忧。一条完整的奶业产业链要经过奶牛养殖→奶站收购→企业加工→代理商营销→超市零售等环节。整个产销链条中,奶农承担的生产风险最大。“现在这种情况还好,可一旦原奶收购价格下跌,养殖亏本,就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牛奶降价—奶农杀牛卖肉—奶荒—牛奶涨价—奶农买牛—牛奶过剩降价——再杀牛倒奶,而每一次周期来临,受损的是整个行业。”
3500万吨与4000万吨的矛盾
至于当前原奶涨价的原因,张瑞堂认为,养殖成本的增加是原奶涨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所购买的精饲料价格大约是1斤1.4元,青贮草料(全株秸秆)1斤0.2元,一头牛一天约需要25斤精饲料和20斤青贮饲料,外加水电等因素,一头牛的喂养成本一天就要四五十元,“不算人工费,奶价至少在一斤1.4元才算保本。”同时,因为季节的原因,奶牛在冬天会出现产奶淡季,原奶的总产量会下降,所以奶源会趋向紧张。
田丙申则认为,供需矛盾是主因,供求趋紧决定当前奶价会上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消费需求旺盛,乳企对原奶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原奶的产量却跟不上。“前几年,因为奶价低、饲料成本年年上涨等因素影响,很多养殖户不赚钱,而肉牛的价格在这几年一路飙升。许多养殖户将奶牛淘汰处理,退出奶牛养殖业,奶牛的存栏总数下降明显。这一点在城郊、城乡接合部表现更明显。城乡接合部进厂务工或劳务市场务工等比较容易,像建筑务工一天就能有200元左右的收入。”田丙申说,他到过东北、河北等多地奶牛养殖区,整体奶牛存栏都呈下降趋势。“像我们合作社新购进不少奶牛,但这个量的增加也大多是从外地流动到高青,在全国存栏总量内部流动。”
据第一财经日报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原奶实际供应量只有3500万吨,而需求约4000万吨,预估缺口都在430万吨左右。从产能来看,此前原奶的供应与中国乳品企业加工能力之间的差距在三分之一左右,今年由于产奶牛头数减少,原奶供应量和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差距扩大至50%。
存栏总数的下降,原奶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抢到奶源,提价成为乳企之间的一种竞争手段。今年,田丙申不时接到国内知名乳企公司收奶的电话,甚至出的价更高。但田丙申坚持按合同办事,其他人出的价再高,原合同供给谁,现在仍给谁。“这不光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也是我们奶农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不注重短期效益才能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业内声音
可尝试让奶农入股企业
奶价高低反映出的还是整个产业中的话语权博弈问题。奶量充足,供大于求时,奶农、合作社相对来讲就会失去话语权;而反过来,则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目前国内的乳业模式主要是“公司+小区(或奶站)”,这种模式下,乳业公司处于主导地位,而奶农与合作社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奶农与合作社仅能通过出售原奶获得唯一收益,而对于奶价涨跌无法把控。“前几年,原奶收购价每斤8毛钱,奶农除了无奈再没有别的办法。奶农没有议价权,会伤了积极性,退出养殖业,导致养殖规模的减少。”而奶牛养殖及产奶具有相对固定的周期:奶牛从配种、繁殖、出生到最后能产牛奶一般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存栏增加、奶量提升也不是短期就能实现。“像当前这种情况下,合作社、奶农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议价权,可以和企业协商合理价格,从而获得更高收益。”田丙申说。田丙申记忆犹新的一次送奶经历,也让他深知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初始端,不掌握一定“话语权”不行。一年大年三十儿的一大早,他和司机一起去某乳企送奶。到了后,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工作人员不抽样、不验奶,等了一天,奶也没送下。天快黑了田丙申和司机赶紧往回赶,“奶送不下,年还是要过的。”意识到奶农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弱小”,在规模不断扩大后,田丙申联合奶农注册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在与乳企协商定价时,与众多养殖户抱团,集体议价能力增强。田丙申认为,整个产业要想均衡发展,首先要保护奶农的利益,改变奶农和企业利益不对等的现状,让奶农和企业利益都得到保障。他建议,让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有机结合,比如奶农入股企业,使奶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高青县畜牧局局长王福军认为,推动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会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奶农收益。奶农张瑞堂希望,行业或国家出台原奶的最低保护价,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避免奶价高时,一窝蜂扩大规模;而奶价低时,出现奶牛当肉牛卖的现象,形成一种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失衡发展。
新闻推荐
价格下跌缘于供求关系点击查看原图近期,我国猪肉、活猪、仔猪价格全线“飘绿”。据了解,生猪价格自春节前持续较快下跌,多地养猪户表示“养一头猪...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