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三十四次常务(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邵军,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元祥,副市长赵联冠、张鲁军、霍高原、张兵、霍媛媛、王新宁,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付廷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江心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发改委主任杨建国,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朱国伟,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财政局局长尹克同出席。
会议传达了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2014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任务、百个重点项目和百件惠民实事、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项目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不动摇,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科学谋划、精心把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抓住省规划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难得机遇,努力实现明年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紧跟中央和省里的改革步伐,以解决制约枣庄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分类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精简、下放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抓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抓好企业改革,启动剩余市属工业企业的改革改制,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抓好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成立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加快企业上市、商业银行引进、农商行组建步伐。
二要坚持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培植壮大新兴产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借鉴水泥产业整合重组的经验,加快煤炭、机床等产业市场化整合重组,不断延长玻璃、纺织、煤化工产业链条。发展高端服务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10大农业龙头企业、10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0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做大特色品牌农业。
三要坚持项目兴市,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筛选论证好百个市定重点项目建设,在资源环境等发展要素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抓好招商引资,突出企业主体,积极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组织好境内外招商活动。 (下转A2版)
(上接A1版)抓好园区发展,建立以亩均投入、税收和就业人数为导向的项目考核、退出机制,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配套集中。抓好外经外贸,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扩大出口份额。
四要坚持生态立市,打造宜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推进实施“煤改气”和电力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抓好生态修复和保护、治污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四城同创”。
五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高水平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地上地下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新城功能性项目建设和老城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抓好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解决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要坚持多办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抓好百件惠民实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建立“保基本、补短板”的兜底机制,完善低保救助制度,解决好困难群体的保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七要坚持把握关键,实现工作指导的重大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克服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的倾向,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定位上,摆脱过于看重经济总量排名的纠结,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发展途径上,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让传统产业和老企业焕发生机,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在考核导向上,对各区(市)实行“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分类考核”,用好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
会议还就做好当前工作作出安排:要切实抓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抓好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安排,抓好煤电油运的调度供应,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廉政建设。
(记者 赵充)
新闻推荐
■民生点评医保新体系让人人“享有健康”李传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然而多年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却一直存在着,特别是一些农村居民,有病忍...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